年度报告
查看: 8715|回复: 45

[杂谈] <歷史向>對百合歷史的疑問(簡介更新到頂樓)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7-4-9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anzakiren 于 2017-4-26 01:12 编辑

在下新人一枚,雖然是新人,接觸百合也有些時日了,最近看了些關於百合歷史的資料,腦中浮現了一些疑問,所以想來發個帖問問


第一個問題,1980年代的少女愛漫畫(算是廣義百合?)中多數是悲劇向的作品,原因是對當時的社會來說,同性戀仍然算是禁忌。可是到了1990年代後風格大變,美戰的天海可以從頭放閃到尾,少女漫畫中也這中間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嗎?

個人看法:   日本80年代末期經濟泡沫,90初期BL商業誌大量出現,媒體開始炒作男同志熱潮,意味著日本風氣的開放,也可能跟西方社會同性戀運動的發展相關?
                   不過那時BL的市場規模早就不小,後來還引發男同志批評BL歧視深櫃的"Yoai論戰",好像又不太是這樣?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美少女戰士跟瑪麗亞的凝望可以吸引大量的男性喜歡百合呢?它們跟其他九零年代的百合作品在還沒有萌系的時代可以以少女漫畫/小說之姿打入男性客群?
個人看法:   日文維基提出了一個學者的看法,是把BL對女性讀者的魅力直接轉成男性版。是對於愛情"對等關係"的追求,逃逸自身的男性身份,投射到女性角色來與女生戀愛。
                   如果把喜愛瑪凝的讀者視為重度百合愛好者的話可以理解,可是美戰的觀賞群應該是更大眾向才對阿?
                   之前在水區看過一個說法,就是喜歡看百合的男性是跨性別的女同性戀,這或許也是個可能性?

第三個問題,瑪麗亞的凝望小說在1998年出版,被認為是S文學的復甦,也是帶動後來2000年代百合作品大量出現的重要作品。
                  後來出現的百合專門雜誌確實有許多作品與瑪凝的設定或是風格上相近,但動畫方面好像不是這樣?
                  早期百合動畫除了瑪凝、草莓狂熱、神無月外多數偏男性向,要說這些作品延續了S文學,不如說開啟了之後友情百合&日常百合(筆誤刪除)的先河。為什麼2000年後的百合動畫又產生了與90年代的風格不同的作品呢?
個人看法:   如果把動畫/漫畫/小說切開來看,90年代的作品中百合已經在漫畫/小說中扎根,並藉由一些作品的動畫化來打入大眾族群。
                  2000年代有人意識到男性也對百合有很大的興趣於是開始推出原創的百合作品。
                  那時剛崛起的萌系風潮可能扮演了推波助嵐的角色,而導致2004後百合動畫大量出現。

這是我的一點小小疑問,想請問大家的看法?
或是有對歷史很了解的大大可以出來幫在下解惑?
內容有問題的地方請盡情批評
非常期待能在交流中獲得全新的想法
以下把後面更新的一些歷史的簡介貼到頂樓,歡迎發表意見,也可以看看其他大大的回應與想法

-----------------------------分隔線-------------------------以下是自己關於百合歷史的一些整理與見解

S系文學簡介:
  發源自20世紀初年,日本戰前的少女文學,一般被稱為S文學,多描寫女校中女生親密的感情,S指的是女性之間猶如姐妹(Sister)般緊密的關係。
  代表作家是吉屋信子,川端康成寫的"少女的港灣"也是代表作品之一,最初被批評為寫給小女生的幼稚作品,引發熱潮後吸引了許多作家進行創作。  S文學的創作時間是個女性剛有受教權的年代,情感描寫比較曖昧,沒有辦法分別女生之間是友情還是愛情。
  女子學校被視為步入婚姻前的避風港,是女性一生中唯一可以自由戀愛的時間。在那非常保守的年代,這是當時少女們婚前唯一的娛樂,也因為時代因素,結局多以畢業、分離、死亡作結。
  關於這部分還有太多資料,有興趣可以先去日版維基搜尋"少女小說"或"S"
  (不過有趣的是寫作少女小說的作家有男有女,最有代表性的吉屋信子本人是同性戀)

  經歷多年後,少女小說成了一種浪漫,閱讀群眾也不只限於女性。70、80年代就有不少作家模仿戰前少女小說的風格創作。
  1998年今野緒雪寫的"瑪麗亞的凝望"的背景設定與"少女的港灣"相似,被當成是S文學的復興作品。
  S文學與聖母所創造的典型之間的關係類似古典本格與新本格,為既有的題材/類型的再創新
  作者今野緒雪一開始也是以少女為目標讀者,但(簽書會)書迷中男生卻多上不少,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不過後來到台灣的簽書會又變成女性居多了ww)
  瑪凝不只有大量男性愛好者,也帶動了2000年後百合作品的風潮。現在所有用教會女子學校、姐妹制度等等都是受到它的影響。
  有許多ACG愛好者因此憧憬女校女生間的關係,或是覺得百合就是女生間純潔的情感,其中香織派百合便是忠實的擁護者。(有興趣可以去香織派百合的網站多了解)
  
  雖然如此,這樣的作品也有問題存在。首先,如同女生花秘密花園般的教會學校在戰後大概就已經消失了,戀愛風氣的開放導致少女小說的消失,描寫男女戀愛的少女漫畫出現。
  然後S系作品都建立在強制排除男性的環境中,所以女生理所當然會和女生親密的交往,而產生一些偏見。
  日本對於女同性戀  的看法仍然沒有很開放,但有兩種狀況是被社會所接受的,其中一種就是女校女生之間的關係。
  大眾認為這是處在缺乏男性的環境中的替代,只要離開了就會回復正常。或是認為學生時期的同性愛情就是"友情的延伸",女生之間的感情就是"精神性關係"。
  這些想法等同於是在否定女生會在有男生的情況下喜歡女生,或女生之間可以擁有的與常人無異的情慾。(相關論述好像Yuricon網站有)
  身為一個百合控,我非常喜歡這類作品,對於這個類型我們可以用正面的角度來看,它們是認真描寫女性之間美好的同性情誼的好類型,
  但也要認知到瑪凝的走紅是建立在日本既有的文學脈絡(S文學)和時代背景(戰前共學制)的共同記憶上,其實距離現實遙遠的問題。
  最後要注意的是,S文化是一個完全產生於日本歷史脈絡的特殊文化
  是沒有辦法直接套用歐美的同性戀理論,或是一般同性文學的概念
  現在的百合為何如此難定義,我覺得一部分原因就是 S文學 跟 LES文學混雜造成的

  附註:我並不是這些都算是百合作品,而是這些是百合作品形成前的雛形與養分,
           可以視為廣義的百合作品,也可以當成百合出現前的其他類型,
           在談歷史時還是要稍微了解一下源頭,才能知道作品與概念是如何成形的
           同樣的,在現今作品中都還殘留著一些特徵可以分析

-----------------------------分隔線-------------------------
  友情百合
(前記:這裡定義的友情百合是指以冒險、戰鬥等為主軸,女性角色為主角群的動畫作品,不包含萌系與非萌系的日常作)

這算是已經有公認的類型,但沒有找到明確的定義,基本上我認為這個類型起源於2000初期的原創動畫。
受到"萌"與"美少女"風潮的影響,動畫開始大量出現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跨過原本少女漫的領域向少年向拓展。
這些作品類型多元,不乏冒險、奇幻、熱血類型的作品,多數以男性為主要客群,都是以美少女為主角。
這些作品有一個很重要的正向的意義,女性可以作為故事主角進行自己的冒險。
逆轉了過往只能由男性擔任主角的冒險作品慣例。

友情百合中百合點的出現在於部分的劇情結構與少年漫很像類似。
傳統少年漫畫強調的是男性之間的友情,可以為彼此賭上性命的好兄弟,是寫作勁敵讀做朋友的競爭關係。
後來BL的想像力侵入了少年漫畫,將這些關係誤讀為愛情。
早期的萌系冒險動畫就將這要素帶入在女性角色身上,通常這類作品主角群缺乏男性所以不會有矛盾感。

這個類型我認為追本朔源可以回到美少女戰士,最早的戰鬥魔法少女作品。
美少女戰士雖然是少女漫畫,卻是有其特殊性。傳統的少女漫畫中常見的套路是逆後宮,女主角沒有甚麼特色卻被一群帥哥包圍著。
後來出場的女生都是來搶男生的,表面和藹背地裡耍手段的情節也是層出不窮。
美戰反過來塑造有個性的女性角色,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朋友也是戰友,這大概是少女漫畫中最早出現女性間親密同性情誼的作品之一。
自此,動漫中的女性不再是競爭男人的關係,她們之間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是摯友、可以是閨蜜。可以在感情不順的時候互相陪伴,也可以為彼此賭上生命相助。
這樣的概念連接了少女小說的精神,傳到了友情百合的作品中。所以就算角色之間沒有愛情,也可以為了對方赴湯蹈火。

友情百合中有名的作品多是戰鬥向,以魔法少女為標題的小圓與奈葉是經典之作。
多數作品中不乏嚴肅的故事,沉重的戰鬥劇情,描寫主要角色間超乎常人的同性情誼,並在同人作品中昇華成愛情。
除了魔法少女類型外,以相愛相殺為主軸,將彼此視為無可取代的搭擋都是常見的套路。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萌系風潮其實是以男性為取向,雖然這些作品被視為百合,多是迴避愛情描寫的擦邊球。
這並不是作品本身的問題,而是主題的方向不同。友情百合故事本質上接近於將少年熱血向的作品的男主角換成女生,並添加以男性觀點描寫的女性特徵與設計。
這些
(可能是)男性的創作者也不會把兩個女生之間視為愛情關係(依循少年漫設定),而形成俗稱的高濃度友情。
這類作品所描寫的情感是極為真摯、龐大的,同人作品中將其昇華為愛情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但反過來說,友情百合的故事架構與人物關係,延續自以男性觀點為主軸的世界系、少年漫畫,但是主角通常少了追求的崇高目標,更加的重視與其他女性角色間的友誼。
樂觀一點來說是,女性可以作為主角活躍在故事中,但另一方面是不是又再度回到傳統異性戀文本的束縛,反過來強調男女之間的差異?
後期更有作品開始融入各種百合展開與套路,身為一個重度百合控雖然看的開心,
但也會思考這樣操作屬性會不會造成非核心族群的刻板印象,進一步壓抑到那些直接硬派的作品?

-----------------------------分隔線-------------------------
日常系百合,也可以稱作輕百合或萌系百合,網上戲稱難民番、喝茶片。
日常系與愛情向漫畫的起源不同,主要是從四格漫畫與搞笑漫畫發展而來。
最早的日常系作品應該是在1999年開始連載的校園漫畫大王,它的高人氣讓它在2002動畫化,刺激了漫畫業界的轉變。
芳文社在2003年成立Manga Kirara,專門連載萌系四格漫畫,開始了萌系的成長期,同時期的著名作品有幸運星。
另一部重要作品出現在稍晚2007連載並於2009動畫化,就是眾所皆知的KON。
這幾部代表性作品之間的關連性其實不強,校園漫畫大王不是四格漫畫,角色畫風與萌系有所差異。
幸運星的角色非常的賣屬性,角色互動以搞笑為主。KON則比較符合後來出現的"廢萌"風氣,角色之間無所事事的互動為的是凸顯她們的可愛(萌)。
將這三部作品按照年代排列可以發現兩個現象,角色畫風的可愛化與搞笑成份的消失,
原本以搞笑為賣點的四格漫畫不再搞笑,角色反而變得可愛甚至出現幼化的現象,愛情成分下降也是普遍的現象。
有些人會覺得萌系作品是男性視角的隱藏,讓男性御宅族能安心觀看,仍然是滿足男性開後宮的想法。
這部分我會覺得從難民番的自嘲、角色的幼化與愛情成分下降三點來看,萌系受到男性歡迎的點不是百合而是日常,
藉由觀看輕鬆日常治癒被現實挫折的心靈,近期出現的動物朋友成人向同人反對運動可見一斑。
在廢萌作品中角色互動並不是重點,形成CP的可能性越低越受歡迎(如點兔)。
而比較受到百合眾喜愛的輕百作品,則多半有較多角色間的帶有親密成份的互動,藉此形成固定或非固定的CP。
有人覺得CP是所有百合作品的基本要素,我覺得這在日系作品中是可以適用的,排除掉互動極少的廢萌作(難民番)後,剩下的作品基本上可納入廣義百合。
少數符合真百合的定義。是不是愛情向我認為從作品的作者可以窺見一二。
與少女漫畫型的百合漫畫相比,輕百的角色關係自由度可以比較大,搞笑性比較強,也不乏值得一看的好作品。

-----------------------------分隔線-------------------------
關於美戰我認為有兩個比較顯著的影響,只是影響的是不同的類型。
  最有名的遙滿影響的是女性觀眾,尤其是少女漫畫與同人界。前面有提過,少女漫畫深受寶塚影響,男裝女子行之有年,是少女漫的常見套路。喜歡男裝女子可以當作女生對於性別能動性的嚮往。但在美戰之前,沒有人想到男裝麗人可以與"女生"談戀愛,因為早期同性戀是禁忌題材。天王遙的出現打醒了許多少女,她們突然發現女生也可以很帥氣,也可以與女生交往。動畫中的天王星全程男裝,愛好都是偏向男性的喜好,但又對女生很體貼,私下會展漏內心脆弱的一面,是個極富酷兒精神的角色。

  我是不清楚當時女生為什麼覺得天王遙比男生還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角色比起男生更容易親近。我是認為天王星是一個兼具不同性別氣質,獨立自主的立體角色。這邊提出一個自己的獨斷的看法,我認為喜歡遙滿CP的人多數是女性,而且直女可能比百合控多。男性化的外表本身就是吸引女性喜愛的要素,自己就認識不少很直但是吃遙滿的妹子,會吃CP純粹是故事說的好。

  遙滿這一對CP在當年引起了百合同人的熱潮,大量的同人創作誕生,森永老師與林家老師都是那個年代的大手,說她們是百合界的咖哩芝麻當之無愧。不過那時的同人場除了遙滿的百合熱潮以外還有其他變化,美戰崛起的那幾年被視為是同人場從男性向轉向女性向的時刻。接下來就會講到,美戰的另一個影響,也就是友情百合。

  美戰的設定是結合傳統魔法少女與特攝戰隊而成,它不是第一部出現戰鬥美少女的作品,但應該是早期少見的"女角群"戰鬥而非"一點紅(主角群只有一位女角)"。這樣的類型才有"空間"給女性角色間去經營關係,讓觀眾去歪讀其中的互動。對應到同人場的情況,除了遙滿以外的CP繁多,森永&林家老師的本命分別是火星&水星,主角組有月火、水木等CP,其它還有像是小小兔跟土星/冥王星等不同組合。美戰的百合同人不只限於遙滿,但正劇中有曖昧關係的CP只有遙滿而已。可見對觀眾而言,到底有沒有直接描寫不重要,用二創就可以腦補了。

  至於對男性的吸引力,水星佔了連兩年男性最喜歡角色,到第三季後才讓位給土星,火星則是一直榜上有名。直到EVA推出後這些角色才慢慢消失在榜上。這樣的現象與男性向同人暴增是吻合的,當然這些作品中幾乎不會出現天海CP(尤其是天王星)。

  說到這邊,美戰到底對友情百合有什麼影響呢?它作為一部時代性的典型改變了多數人對美少女與少女漫的想像。包括女性作為主角參與嚴肅戰鬥劇情的可能,雖然多數劇情好像是在日常搞笑,最後都會進入壯闊,世界級的戰鬥,認真的劇情展開。女性可以視友情重於生命,主角組、遙滿、小淑女/土星等,在動畫最後常有為了夥伴邁入險境,甚至自我犧牲的劇情。在這些劇情中許多時候男性是缺席或不作為主角,女性純粹為了拯救朋友(女)而行動。女性角色也不直接作為男性的幻想或女性帶入的對象,而是作為一個獨立、個性鮮明、受人喜愛的角色。

  雖然這些現在好像是理所當然,在當年是很稀有的。70、80年代是機戰的高峰期,除了一部飛越巔峰之外我還沒聽過有女性主角的機戰作,少女漫畫多數還是愛情主軸的劇情。 美戰的存在可以說是開啟了女性主角冒險作品的先河。將美戰中一些少女漫畫的元素去除,換成奇幻或科幻設定就與後來的友情百合結構十分相似。所以我認為不是美戰讓男性觀眾喜愛百合,而是讓男性適應了美少女戰鬥作品,開始會去歪讀女性之間的關係,進而使他們後來能夠接受友情百合的劇情。

  至於另一部很重要的少革就真的很難講,考慮到劇情的抽象程度分析勢必需要解釋導演的意圖,但幾原又是刻意要把女性主義、酷兒理論、同性戀等複雜議題放進來,無法單一提出角色或是CP來,因為很有可能扭曲了故事本身的意圖。歐蒂那在我來看是比天王遙更矛盾的角色,故事中刻意的去扭曲她性別氣質,創造出身體與內心的衝突,進而模糊化性別差異。簡單的來看,歐蒂那的人物塑造比較女性化,比起遙滿,歐蒂那與安希明顯比較受到百合眾的歡迎,同樣是百合同人界的一個熱潮。從朋友圈中發現,百合控以外的動漫迷中男性知道少革的比女生多,是少革以百合著稱所以女生沒興趣?還是直女不吃女性化的CP?還是其實少革很受多數女性歡迎?
(前陣子NICO票選百大最佳動畫,中期結果少革是男性第7有被嚇到)


评分

参与人数 5积分 +13 收起 理由
小狮子cylinder + 1 原创内容
なかかか + 1 原创内容
装甲巧克力 + 1 少见的严肃讨论帖,自身知识不够不敢妄言,.
So様 + 5
Masterkaka + 5 社会历史语境意识,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0 0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口胡向感受,不用太在意。
发表于 2017-4-10 0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anzhao001 于 2017-4-10 21:41 编辑

这仨个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三个对我而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少女革命》
第一次看的百合,虽然当时并没有意识到百合这个概念,只是觉得世界观奇特有趣.
《圣母在上》(《水星领航员》也可以勉强算)
让我百合意识觉醒的一作,世界观的优雅冲击,第一次让我沉迷N久.
《吹响吧!上低音号》
圣妈之后再度让我沉迷N久,久丽俩人关系微妙的迷之作品,CP感的镜头语言强化,让我第一次相比站角色更偏向站CP了。
第一个问题关于风向转变的:
我觉得可能和女权主义有关吧,不管少革还是美战都有一种像男孩子一样去恋爱去战斗的观感,并且主角之一在打扮上也比较男性化,不过这个年代太久远了,所以这个问题可能是最口胡的,毕竟那时候的我还是个孩子而已;
第二个问题关于百合男子的
我觉得圣妈大概是重新唤起了男性对女性朦胧美感一面的欣赏,圣妈的角色应该不会有男性冲着肉感去的吧,所以喜欢圣妈的人其实已经忽略了性别意识了,毕竟对美的追求是儿时性别观念出现前就有产生的意识,这种更纯粹本质的深度追求是无关男女老少的,大概;
第三个问题关于又一次转变的
我本想简单吐槽为林子大了的缘故,但再一想,可能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有关,至少我在看京吹这部作品时,除了对久丽这对CP的互动甜得不要不要的之外,还对俩人之间这种毫无保留的全身心为对方着想,毫不犹豫的绝对支持对方的一切的美丽姬情给感动了,以至于沉迷至今。

发表于 2017-4-1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有些想法,悲剧性的女同文本往往象征性地带有反抗父权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女同文化产品总体上却显著地褪去政治文化上的批判力度,而是将女同关系加以美化作为文本的核心主题。一方面可以说是女同性恋成为了一种自足价值而不必天然地依附反父权的母题,明显地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开放,另一方面这也是同性恋文化被资本主义文化市场收编的表现。90年代开始的百合文化转折,或许能被认为是两种合力的作用:同性恋身份政治的壮大(虽然是从男同开始)带动女同性恋也开始被承认是社会文化的正常组成,与此一致的便是主流社会的收编,去禁忌化与资本主义市场化交织起步,在文本上的反映便是消极叙事的衰落
发表于 2017-4-1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將自身投射到百合作品的女性角色的男性」跟男跨女有很大的差別
前者只處理到單純且一時的代入感,後者是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的不相等,時長可能終其一生
後者可能導致前者的發生,但在我看來,兩者之間不具絕對關聯
发表于 2017-4-1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百合男我都不知道怎么就进坑了,只是在某个时间突然弃了BG番,大概是觉得BG番有的倒贴实在是缺乏常识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DK_DARKmatter + 1 深有同感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0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第三个问题
喝茶片和LZ说的典型作品其实没有很明确的承袭关系
当然类似luckystar这类宅向明显的作品往往也会有所涉及这个题材,毕竟曾经也是热点
而在商业作品的角度上,男性为主角,男女兼有而不谈恋爱的喝茶片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存在读者惯性
都是各色各样的女性角色做一些很可爱的事情对于宅来说是有安全感的,因此逐渐兴盛(同时也是市场衰退的原因...)
几部被视为经典的硬派百合作品(神无/草莓等)因为各种原因销量并不理想,实际上hardcore的同性恋作品几乎销路都不行,擦边球作品则有更加理想的成绩,因此经过市场检验之后逐渐被边缘化了,这也是300时不时就月经一下受够了轻百合的原因
由于核心受众群体狭小的缘故,硬核百合在动画市场基本上接近于被淘汰的状态,不要说是动画了看各种出版物也能明白,虽然出版物市场受打击也有其他的因素
萌系风潮与其说是把百合带入大众的推波助澜的角色,不如说是把大众(宅向)审美带入原先少女文学典型审美的百合里的角色
当然由于两者间的接触,现在轻百合的范围变得很广,属于薛定谔的百合作品了,一般宅和百合宅也存在互相安利的基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kanzakiren + 1 分析得太精闢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zakiren 于 2017-4-10 17:11 编辑
tianzhao001 发表于 2017-4-10 06:47
这仨个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三个对我而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少女革命》(第一次看的百合,虽然当时并没有意识 ...

關於少革與美戰的共通性有一些部分沒有提到,就是兩者都受到寶塚的強烈影響。
不只這兩者,同時期的許多非百合作品(如櫻花大戰)都帶有寶塚風格。
更往前看,少女漫始祖緞帶騎士的女主角就已經出現男扮女裝的角色了,男裝女子其實算是少女漫畫慣例之一,只是到了90年代才出現百合配對。

你說得很有道理,我看瑪凝也是這樣感覺。不過我更好奇的是像美戰、少革這些作品,畫風與劇情都是少女漫畫,也都不強調肉的部分。
為何女角之間的關係可以如此吸引男性觀眾呢?或是有其他的因素?

上低音號動畫的話應該算是友情百合(吧,是以描寫女性之間的友情、羈絆為主軸的類型。
觀眾習慣把友情歪讀成愛情,久而久之這類就被納入百合作品中,這跟少年漫畫的BL同人風潮相似。
現在才發現忘紀把同人圈的影響納入了(笑,在美戰跟少革後百合同人界已經有一定規模以上了,也有可能影響了後來作品的走向。

2433375952 发表于 2017-4-10 11:04
第一个问题有些想法,悲剧性的女同文本往往象征性地带有反抗父权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女同文化产 ...


消極敘事的消失與同性戀的社會地位與能見度是一定有關的,不過日本的同志運動是90年代初期才開始的,應該是以男同志為主要的族群,我是覺得速度有點太快了。
試著套用一個跟女性向作品比較無關的理論,東浩紀的資料庫消費。簡單來說90年代之後的日本ACG消費從原本的故事與世界觀轉移,走向消費"屬性"與"角色"的道路。
這個現象到了2000年代萌系風潮更為明顯,百合甚至不需要作為作品主軸,可以作為單一角色或角色屬性出現。
以美戰來說,或許是延續寶塚與少女漫畫的脈絡,將其屬性化放在故事中,原本的少女讀者可以輕易的接受並產生新的驚喜。
所以個人認為美戰的遙滿CP就"脈絡"上不太算是百合配對(說這句感覺會被打死OAO)
80年代哪些不同於傳統路線的少女愛作品則不見有其他風格延續或轉化之作,90年代百合就在美戰與少革的橫空出世後轉變路線了。

2433375952 发表于 2017-4-10 11:04
第一个问题有些想法,悲剧性的女同文本往往象征性地带有反抗父权社会的色彩,但是我们现在生产的女同文化产 ...


非常同意,兩個基本上沒有太大關連,自己是覺得百合男子跟男性的自我肯定有關。
男性在面對社會價值觀中對男性想像的逃逸,跟日本草食男眾多不知道有沒有關係?
提出男跨女只是想知道有沒有人遇過實際的例子,
自己也不覺得腐女是女跨男的同性戀(該水區原帖的內容),個人想法是對於異性戀規範與男女在愛情上的不平等的反抗。

fatezzc 发表于 2017-4-10 11:38
作为百合男我都不知道怎么就进坑了,只是在某个时间突然弃了BG番,大概是觉得BG番有的倒贴实在是缺乏常识吧

同感,我也有類似的經驗,這可能跟"寫實"與"禁忌"有關。
BG向的戀愛喜劇與少女漫畫都有主要的目標讀者,所以有固定的套路,這會讓讀者覺得了無新意且不真實。
反之,同性間的戀愛具有特殊性,角色需要面對社會規範的壓抑與考驗,經歷種種考驗最後超越性別的阻礙,我覺得這是百合比一般BG的戀愛故事還要更浪漫的地方。

完全不會用連帖阿
總之能點就好
再去說明看看到底哪裡弄錯了OAO
发表于 2017-4-10 1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你想的差不多,我觉得我变成百合控都是被后宫男主害的,各种套路各种被强行倒贴,感觉女性就是为了强行满足男性而存在的工具,连我这个有点“女权黑”的男的都受不了……不过我是觉得我有点被矫枉过正了,现在不光是后宫漫(哪怕昨天看的黄漫老师这种相对正常的),就连非后宫的纯爱或者剧情bg我都看不下去了,满脑子全是百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tianzhao001 + 1 然而你的头像确实纯爱BG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0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印象中百合的概念出现都是圣母时期的事了,那之前一直都是属于女同题材作品,硬要归类为百合的历史不太合适。如果没一个起点的话要追溯到物种进化的无性繁殖阶段了。
另外楼主说的当年少女漫能吸引大量男的是哪里的消息,很明显只能吸引小量的,那时期电视上播放就有一定的受众是因为这是动画而不是因为有百合。
发表于 2017-4-10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百合历史还不怎么了解,作为一枚百合男子就以自己为例胡乱扯一下第二个问题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喜欢百合的男性往往不满与现实的污秽肮脏什么的,认为百合纯洁美好而对其无限向往,带有现实逃避的意味。这种人应该是确实存在的,数量可能也不会很少吧。私下猜测这类人可能多为比较自卑的男性,并且在百合作品的挑选上带有洁癖的可能性比较高。各位百合男子无意冒犯请不要打我
不过讲真上述这种情况是不是悲伤了点我思考过我自己为什么喜欢百合。从大概高二刚知道百合这个东西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对其抱持着资瓷的态度,不过没怎么上心,只是跟着喊喊百合大法好的程度。知道今年初大三寒假番荒想着要不补补百合番?然后一发不可收拾。。。我记得高中时跟基友讨论我就说过“一个妹子是美,两个妹子在一起就是双份的美”这样的话(妈的现在看起来怎么有点双飞直男癌的味道我有点慌),这种类似艺术追求的思想迄今为止都没有改变,我认为我喜欢百合的原因就是对美的追求。对我而言女孩子就是世间最美的事物,所以我喜欢女孩子,是个直男,并且喜欢百合。
还有一种,就是对坚强、主动、帅气的女孩子的喜爱,而百合作品中更容易出现这样的角色。一个百合控画师轻切线说得特别棒,“真正的百合控必然是女权主义者,因为他们永远不觉得没有灵魂,没有独立人格的妹子有任何萌点。百合的主要魅力之一就是能看到女性坚强果敢主动的一面,而不是像loser意淫中的女性那样只知道跪舔。”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我喜欢的女孩子无非”美丽“和”帅气“两种风格,迄今为止最喜欢的角色是京吹的丽奈,大吉山山顶的飘荡的白色裙裾真是美到了极致,而宣言自己的梦想时坚定的眼神与昂首挺胸的身姿更是打动我的核心要素,只有美丽的外表的话怕是不能如此吸引我。。。跑题了,总之就是这种因为自己对女孩子的审美而喜欢百合的应该也是有的。
不过实际上,人的思想都不是纯粹的,一般来说行动的背后都会混杂多种意图,百合男子也是个组成复杂的群体,心里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我暂时也就想到这几种。。。
至于跨性别的女同性恋。。。存在我觉得应该是存在的,毕竟世界这么大。不过应该相当稀少吧,毕竟跨性别者首先是要或轻或重地不认同自己当前的性别,这种我还没听说过,而广大百合男子我感觉大部分应该都是普通的直男而已吧。。。嘛也就是我感觉,毕竟没有数据支持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brsf11 + 5 我很赞同
zxw335495 + 5 百合的主要魅力之一就是能看到女性坚强果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7-4-1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anzakiren 于 2017-4-10 22:26 编辑
HMXRS 发表于 2017-4-10 15:30
关于第三个问题
喝茶片和LZ说的典型作品其实没有很明确的承袭关系
当然类似luckystar这类宅向明显的作品 ...

感謝指正~ 那邊算是筆誤,經典類型只有指友情百合而已。關於輕百合的部分,分析得非常精闢!
不過我的印象中,輕百合的起源2005推出漫畫是KON吧?早期的硬派作品有受到影響嗎?

關於硬核百合,以前看過貓品的一篇文章,以青之花與青聲密語為主題,解釋這些作品為什麼動畫不受歡迎。
她的結論是愛情作品本身已經排除了一半觀眾,剩下的再排除掉不接受女女戀的就剩沒多少人。
比起以魔法、奇幻、戰爭為主軸的作品,愛情向百合作品注定冷門。

以這個角度來看,神無月其實不算硬核作品,不過考慮到時代背景那時男性可能很難接受同性戀,可能因此賣不好。
那篇文章似乎預設了看愛情作品的主要是女性,非核心族群的女性接受度不高的前提。
早期的動漫作品確實冒險作品都是男性向的,愛情作品都是女性向的現象。
尤其看到動畫,同時代已經有女性向的百合雜誌出現了,奇幻冒險類型的美少女作品仍然以男性為目標族群。
這有非常多的可能原因,從創作者、對宅眾的刻板印象到女性粉絲的消費力都有可能。
不過這個現象其實在近期已經改善很多,以女性為客群的各類作品開始大量出現。
我覺得如今不論男女對於多元性別的愛情作品的接受度都已經提高不少,現在硬派的百合還是推不起嗎?

ququqz 发表于 2017-4-10 17:52
跟你想的差不多,我觉得我变成百合控都是被后宫男主害的,各种套路各种被强行倒贴,感觉女性就是为了强行满 ...

賣角色的後宮向戀愛喜劇已經很久沒看了,真的難以接受。
前陣子跑去看了一部王道向少女漫畫,被各種莫名奇妙的心理雷到。
不過野崎君很棒,我很喜歡逆轉性別氣質的搞笑向少女漫畫~

光流 发表于 2017-4-10 19:16
印象中百合的概念出现都是圣母时期的事了,那之前一直都是属于女同题材作品,硬要归类为百合的历史不太合适 ...

痾,美少女戰士不算是時代性作品?漫畫銷量、動畫知名度、同人創作數量、歐美的動漫展都是佐證?還有女性角色在男性中的人氣一直是榜上有名,也有使同人市場轉向男性向的說法
少革現在也會不時被各種經典作品回顧翻出來,前陣子NICO的百大動畫票選中途點票上了男生排行第7?
然後就只有這兩部了,那是個百合匱乏的年代,只有兩部奇蹟之作點燃了少女心中的百合火焰ww

百合一詞出現於70年代男同志雜誌;
聖母在上被視為S文學的復興,S文學是戰前的少女小說。
引發百合熱潮的美戰少革,人物劇情受到女性劇團寶塚的風格影響。
或許聖母是近代"百合"概念成形的時刻,但要探討一個文化的歷史不能只停留在開始的時刻,應該去思考"為什麼會開始"。
百合深受到各種不同的脈絡影響,也因此定義困難,往前追朔歷史可以更了解現在。
其實我的第一篇文中也以"少女愛"來講80年代的作品,因為那與現在熟知的百合差異太大。
美戰被視為百合部分是因為"遙滿"被視為百合界的始祖,這當然有受到同人界的影響,所以我稱之為百合。對於看商業作品的人可能將聖母視為最早,對於同人愛好者可能就會將美戰當做起頭。
喜歡古典文學的就會將"卡蜜拉"當作百合始祖(X

左舷的风 发表于 2017-4-10 20:17
对百合历史还不怎么了解,作为一枚百合男子就以自己为例胡乱扯一下第二个问题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 ...

我不敢講明白的,你幫我說了ww 真的非常抱歉(跪
不能否認的是看百合的男性(非百合男子)有不少是想雙飛,尤其百合動畫中面向女性的作品真的不多,很方便男生插入自己的幻想
自己過去也是喜歡帥氣的女性角色,不知不覺就開始看各類百合作,或在BG作裡找百合CP。
後來高中開始看百合漫畫就跳得非常深,現在看到帶有強烈性成份的作品也可以心平氣和的看完了




发表于 2017-4-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zhao001 发表于 2017-4-10 06:47
这仨个问题正好让我想起三个对我而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少女革命》(第一次看的百合,虽然当时并没有意识 ...

關於少革與美戰的共通性有一些部分沒有提到,就是兩者都受到寶塚的強烈影響。
不只這兩者,同時期的許多非百合作品(如櫻花大戰)都帶有寶塚風格。
更往前看,少女漫始祖緞帶騎士的女主角就已經出現男扮女裝的角色了,男裝女子其實算是少女漫畫慣例之一,只是到了90年代才出現百合配對。

你說得很有道理,我看瑪凝也是這樣感覺。不過我更好奇的是像美戰、少革這些作品,畫風與劇情都是少女漫畫,也都不強調肉的部分。
為何女角之間的關係可以如此吸引男性觀眾呢?或是有其他的因素?

上低音號動畫的話應該算是友情百合(吧,是以描寫女性之間的友情、羈絆為主軸的類型。
觀眾習慣把友情歪讀成愛情,久而久之這類就被納入百合作品中,這跟少年漫畫的BL同人風潮相似。
現在才發現忘紀把同人圈的影響納入了(笑,在美戰跟少革後百合同人界已經有一定規模以上了,也有可能影響了後來作品的走向。
----------------------------------------------
但是据说有的男生最早的幻想对象就是美战里的角色哦,毕竟肉也不是受男生欢迎的充分必要条件。
不过说到女角色之间的关系性,京吹正好是个例子,久丽之间那条无形的引力红线,其夯实坚固性某种意义上不亚于圣妈里的姐妹契约。当然区别也是有的,久丽之间除了灵魂吸引外,在动画里的各种镜头细节也已经暗示了她们其实互相还有着较强的肉体上的性吸引。
所以说,虽然很多人把京吹定位为友情片,但那么多暧昧的撩人的元素已经让我无法认同普通的友情定位了,她们俩之间肯定是存在友情以上的东西的。非要说的话也是高浓度的友情,不过百合本质上不也是高浓度的友情么,友达之上爱恋未满的定位。
而且女性之间天生的黏腻印象让百合更不致于产生违和感,就算放到三次元世界,只要不突破进最终的GL区间,甚至都更容易为世间接受,而换成BLBG的方向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不感到别扭,《佛祖在上》就是个例子。

发表于 2017-4-1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左舷的风 发表于 2017-4-10 20:17
对百合历史还不怎么了解,作为一枚百合男子就以自己为例胡乱扯一下第二个问题
以前看过一个观点 ...
读到真正的百合控必然是女权主义者那段深感共鸣,我自己有向往那些往往被评价为特立独行甚至是乖僻
其实不过是敢于贯彻自我的女性的倾向,我们所处的现实里已经矗立着无数的既有观念,突破是那么的不易
在此之上,无关性别,敢爱敢恨的人总是充满魅力的
她们直面父权社会旧价值观时所绽放的美是那么的纯粹而真挚,女性是如此令人着迷,说女同是双份的美我有可以理解的感觉
也正因如此我们渴望严肃向作品的出现,我爱轻百合,放开沉重现实放怀一笑有何不可
不过正如大家所说是资本受市场导向引发了现今的轻百合浪潮,甚至已经进入消费人物属性标签的时代,这样真的没有意思
对此我无可奈何地感受到了审美疲劳,也对一直喝茶搞笑没一点进入正题的倾向感到些许无法接受
本人向往百合的契机是布卡吧,即使她经历了不算完美的涅槃重生,我会记得高三那年
她带给我的感动与欢乐,当年的缓存都在,只是也不想用工具拆开来,回忆就让她成为回忆吧,但不是说布卡本身哦,起码还有百合姬= =
本人男性,怀疑过自己是双性恋,也思考过跨性別的女同性戀的可能性,但其实好像弄清楚也没有多少意义
只要能遇上爱自己也值得自己去爱的人,就足够了
本人阅历不到可以剖析百合发展历史的程度,只能稍微发表下感受而已,无奈= =
再者,les们一定要幸福现在已经变成宣传语一样的东西,其实幸福是本人去努力争取的,两人感受又是她们自身的,幸福更不是义务
献上祝福是美好的,只不过因为我是个很胆小的人,总会考虑到最坏的结果,以致看到CP们放闪却会时不时心头浮现一抹阴霾,下意识地想象两人破局的可能
不强求你们长久幸福,能做到对己对人无悔无憾,已是不易
P.S.写了三次才发了出来MD,第一次写了大部分准备发送火狐你跟我说崩溃,第二次凭记忆开了个头又来一次,我只能先在记事本打个草稿
用了四五年的火狐,骂了无数次还在用,也是爱吧= =
发表于 2017-4-1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感觉真百合已经很少看到了
   个人认为纯百合的逐渐萧瑟还是和市场有关联的,2000年左右动画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容许了大量先锋动画和概念动画的发展,在这种百花齐放(也可以说是风口浪尖)的态势下百合作品才能偶尔出现。但是现在市场过饱和导致的同化和逐利性已经不能容许一部动画去挖掘百合更深层的含义了。
   某种程度上说,现在的日本动画业界弥漫着一种“不能失败”的氛围,一部动画必须要有足够的痛点才能保证业界的收入。事实证明,对于要求越来越高的受众,一部动画的核心与内涵已经不是首要的问题了,关键是在保证一定作画质量的前提下提供足够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满足。现在大量的轻改,游戏改,历史梗动画相当准确的捕捉到了大部分人群的痛点:校园,美女,枪炮,BL等等。但是很可惜的是百合这个题材很难提供足够的痛点, 而且随着百合这个名词逐渐的弱化,百合和LES的差距也在增大,现在的“百合”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到肤浅的“美少女*2”这种状态,尤以芳文社为名的各种“美少女动物园”动画现在是占领了舆论高地,导致现在的所谓轻百合很大程度上已经是披着百合外衣的男性向作品。
   楼上几位同仁的意见有一点很赞同,对于百合,乃至LES这种关系,吸引人的地方绝不应该是美少女和杀必死,而是这种关系背后的反Stereotype情节。作为女性,能够跳脱社会上的“女性是脆弱,善变,肤浅,功利,弱势”和“女性应该服务男人”等等的成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勇敢开朗的完整人,是这类作品中最为难能可贵的。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现在已经没有动画能提供足够的资源来表现出这种意识了。
   在个人的经历中,能做到上述点的很少(青之花算一个?),大部分百合动画止步于表现女性之间的爱意,敢于产生同性之爱,乃至表达这种爱意对于女性来说已经尤为艰难。印象中有表现女性伴侣中坚强独立,勇敢自主的人物有《恶魔之谜》中的兔角和晴,《红壳的潘多拉》中的福音和库拉玲,但是这种表现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力和背景推动,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兔角同学不是强力的杀手,福音不是难得的适格者她们就不能成为能保护另一半的存在呢?另一方面,这种女性独立的表现却很多时候被误解和套用,很多观众只认为这是“护妻狂魔”而已。大部分的观众,如果不是对百合有较深的理解,也许只能看到一个帅气的女孩子罢了。
   可以说,百合的历史也是反映二次元这个亚文化历史的一面镜子,一个文化在开始的繁荣后一定会有的萧瑟和起伏,反映在百合作品上就是逐渐减少的百合漫画,动画,周边。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兴衰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底线却在慢慢提高,百合这种亚文化中的亚文化也有了足够蛰伏的市场和土壤。
   从百合的作品来看,还是很难跳脱校园这个背景,少女们能天真烂漫的时光只有校园是不假,但是成为了定式就很容易消磨观众的兴趣。这方面奥たまむし老师做出了相当大胆的尝试,将百合拓宽到了社会层面。但是越社会也越现实,在大部分百合作品仍停留在“说出口”这个阶段时,要处理社会上的生存压力和刻板印象仍是巨大的挑战。捏造NTR做出了一个不能说成功的尝试,而且也激发了不小的反弹,这是否意味着百合作品的发展仍然前途渺呢。
   即使在校园百合的表现中,做的最好的个人认为当属《玛利亚也凝望》,全书最为可取的也是“流毒”最广的是姐妹制度,圣母很巧妙地设计为代代相传的姐妹制度可以说串起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女孩子在姐姐大人面前的娇羞和在妹妹面前的稳重形成的强烈对比(是的,就是说玉米)制造了足够的冲突,从而顺理成章的表现出少女的成长。这种成长某种程度上甚至能盖过同性之间情愫的光辉,给虚无缥缈的少女花园带来了现实的气息。而圣母的后继者则大部分将这种姐妹制度解释为人身专属的配对制度,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描写的复杂度也降低了实感。
   那么百合作品如果真的描写了少女们的勇敢独立,那么不仅仅带来的是受众的减少,而且很可能进入女权主义的窠臼。现在女权主义大有矫枉过正之势,泥石俱下的女权活动并不适合百合作品的依附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说,百合作品的真正繁荣,还是要靠社会的认识提高,男女地位的真正平等。
   综上,百合历史是坎坷而又充满关辉的,前途是曲折但是拥有曙光的。
发表于 2017-4-11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kanzakiren 发表于 2017-4-10 21:48
感謝指正~ 那邊算是筆誤,經典類型只有指友情百合而已。關於輕百合的部分,分析得非常精闢!
不過我的印 ...
K-ON只能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尤其是京阿尼推出动画版之后)如果只是主人公限定为女性的喝茶漫画,恐怕那时代也并非没有
这里顺便说点个人的猜测,如果非要讨论血统问题的话,喝茶萌系漫画和四格漫画关系会更直接吧(无论是氛围还是豆腐块的叙事结构)
再说硬核
个人对硬核的定义比较宽泛
只要是以“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喜欢同性的女性”作为主人公描写的“爱情故事”就可以了
神无月夹杂着日本神话和机战的外衣实际上真正的中心还是千姬的情缘,毫无疑问符合我的要求(尽管它对于同性恋的社会属性讨论得不多)
同时硬核应当具备的素质也应该包括不对人物的性向含糊其辞进行遮掩,以及不回避各种肢体接触等象征肉欲的符号(既然本贴也讨论性解放,我就正好也提一提,也因此被戏称为姬佬版圣母的草莓在我的归类里是硬核)
然后说到爱情故事,这个不排除存在偏见因素,但就我个人的认识来说确实爱情故事在女性中更受欢迎,原因无他,传统的男性教育(延续到现在)语境里对于男性表露过多私人的感情(尤其是爱情)实际上持否定的态度,理想的男性形象应该是忠于事业的领导,却不是善解人意的丈夫或情人(尽管我们讨论的话题主要范围是日本,却不妨回想一下海蒂性学报告里各种妻子关于丈夫不善表达和冷漠的抱怨)因此男性在爱情(以及性方面)可能会表达出严重的无知和迟钝,如果我们从极端例子着眼的话,常规意义的后宫作品往往有很强烈的性幻想色彩,而缺乏常识或者说情感上的节制(不过这种特征在现在流行的作品里有不分男女受众同质化的倾向);传统观念本身也在影响着教育和商业,如果要说性别的刻板印象的话,作为90年代成长过来的人来说应该还是很明确的。(现在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变化)女孩子从小就被公主和王子以及围绕这些题材的工业产物包围,而男孩子则受剑和魔法,科幻,超级英雄之类的典型英雄主义文化而非罗曼蒂克的熏陶,这也自然延伸到了青少年时期乃至成年的审美品味和倾向上。同时也可以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考虑,男性重性(一时的快乐)和女性重爱(稳定的关系)有其基础。
最后再说说现实观念上的性解放和这类创作的关系,单就日本来说两者还是非常微妙的,因为二次元创作的一个很基本的性质就是有意和现实脱节(不论是表面上的还是本质上的)在非核心向的爱好者群体中,现实中的同性恋的很多东西他们其实并不会特别关心,人权问题也好群体内部的各种认知也好和内外的冲突矛盾也好,曾经我和友人讨论过这个问题:相较于在真实社会的夹缝里生存的同性恋,一般消费同性文化的人其实更喜欢看同性出真爱,飙车停不下来这种情感上更单纯且充满肾上腺素的内容,就像一部小说如果写普通职员每天上班的细节和牢骚远没有逆袭上司加倍奉还土下座道歉来得受欢迎一样
从认识的顺序来看,不是“因为社会接纳了同性恋,故而在文化创作和传播中,受众也更接受同性恋题材了”而是反过来“因为接触了以同性恋为主题的作品引发了思考才关心起这个群体”的人可能会比较多,要想逆转过来不是那么短的时间能做到的,尤其是在日本,其消费同性爱题材的习惯比起树立现实中的同性爱相关的“政治正确”观念要有力得多,这点和欧美有所不同

再扯点有的没的,要说古典百合?萨福姐姐大人有话说,卡密拉这种工业时代的小说简直马达马达(x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kanzakiren + 5 性別研究補完感謝~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4-1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kanzakiren 发表于 2017-4-10 21:48
我不敢講明白的,你幫我說了ww 真的非常抱歉(跪
不能否認的是看百合的男性(非百合男子)有不少是想雙飛,尤其百合動畫中面向女性的作品真的不多,很方便男生插入自己的幻想
自己過去也是喜歡帥氣的女性角色,不知不覺就開始看各類百合作,或在BG作裡找百合CP。
後來高中開始看百合漫畫就跳得非常深,現在看到帶有強烈性成份的作品也可以心平氣和的看完了


别道歉啊,学术讨论是好事啊,而且我其实一直挺想扯一扯这些东西的2333
一入深似海,百合就是一条不归路啊,只有不停,嗯,进化。当然这种进化我非常非常乐意

五月雨庄 发表于 2017-4-10 22:48
读到真正的百合控必然是女权主义者那段深感共鸣,我自己有向往那些往往被评价为特立独行甚至是乖僻
其实不 ...


说得真好。敢爱敢恨的人总是自信,强大,并且拥有与社会固有观念对抗的勇气,这种人自然而然就会有强大的魅力,吸引别人崇拜他们追随他们。
轻百合啊,真的是。。。自从认真地跳进百合坑之后就不愿意看了,一来是脸谱化的废萌,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了,二来是真是不想看这些模棱两可的擦边球,打你妹的友情牌啊
以及回复崩溃真是辛苦你了


但愿我这第一次玩回复多人不出毛病
发表于 2017-4-1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楼上的回复我再补充一下个人观点好了;
因为百合这个题材和女性主义以及平权运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反映在受众上,少女革命这样的作品毕竟是少数)
实际上引出的一个问题是,受众自身的倾向和消费主义时代经常出现严重不兼容的状况
也就是俗称的百合控口味刁钻难伺候,嘴强王者战五渣(购买力意义)
在整个业界都无心制作有深度的作品,同时严肃深刻的作品根本叫好不叫座(说得难听点就是卖不出去)的时代,要求这么高的结果就是没粮吃(幸好现在有同人创作这个市场补足)
别人都在享受属性单薄的定制化角色的时候,你在纠结这个角色的人格立不立体,怎么做朋友。
同时还有圣母这样的原典级作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很久的百合作品创作的性格和题材
共同营造了创作者和消费者某种意义上都在停滞不前的局面,而这种不求变和固化的兴趣就会造成衰退
百合姬杂志等百合杂志的兴衰和幸存者的转型其实和上述的局面不无关系,转型不那么成功的反响也是如此
同人领域则远比动画制作公司或者商业杂志要自由得多,因此吸收新鲜血液的速度也很快
原本官方预期消费主力是男性的魔法少女题材,偶像题材,日式奇幻等很快就能进入受众的视野
而以这些题材作为硬核百合创作基础的商业作品却十分少见,即使是百合业界内部诸如百合姬也还停留在福利作品和喝茶作品的阶段

同时我也想说一个想法,百合虽然毫无疑问是和女女恋爱有分不清的关系的,但是也不用拘泥到无论如何都要恋爱完全本位的程度
之前因为好姬友电影鉴赏(漫画)提到的缘故又去温习了一边惊世狂花(bound)这部电影(顺带一提电影的两位监督也很神奇)
这部片的女同性恋,悬疑,犯罪元素几乎是齐头并进的,谁都没落下,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作品
曾经有人评价“90年代的电视剧和电影里的gay角色在gay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人格”(拿最近被婊得飞起的质量效应仙女座来举例,里面有个NPC突然就说自己是变性者的对话不仅生硬而且十分愚蠢),而惊世狂花就是对这种描写习惯的一种突破
同样地,作为百合恋人的两个角色也不一定非要走传统恋爱故事的模式才能够体现两个人的关系,加入其它的题材和主题可以有效地进行调剂并且吸引更多的受众,也是维持整个创作环境活力的方法
毕竟这年头想要创作出好的爱情故事本来就非常难,既然做不到还不如讨巧
发表于 2017-4-11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一般是先有其存在,而后赋予其定义,所以百合本身一定诞生于这个概念之前,并被后知后觉的爱好者们拿来作为归类的标签。
发表于 2017-4-11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月打算补青花和轻声密语,然而都因为主角里某一方显得有些“随便”而半路弃了,甚至一度让咱觉得一直以来自称“半个百合控”果然没错,果然百合吸引我的还是“纯爱”,这点和bg的纯爱并无二致
不过再翻安岛时又想起来bg里无法接受的白学放到拍学却甚至觉得带感,以及摇曳的贵乱貌似也不能称之为“纯爱”,那么百合果然还是不同于bg的,不过要说不同到底在哪却也说不上来的感觉,于是回到青花和轻声密语上,为啥我就偏偏不能接受了呢?唔,能想得出很多理由,不过说出来还是很像是借口。硬要说的话,也只能说人各有所好吧,或者说喜欢和讨厌这种感情原本就没什么深刻的理由。
嘛,说是这么说,不过我觉得“纯爱”依然是百合能够吸引男性受众的契机之一,至少认识的人中有两人就表示过只要是精神上的纯爱,写的好无论是百合bg还是bl都会看,少女向荒野进发里不喜欢bl的黑长直(怀疑田中本人也是如此)也表示“如果是像百合的bl好像就能接受”,老虚(虽然不喜欢他的炒作方法)和入间从他们写百合之前的作品来看,以此为契机写百合貌似也说得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2-3 02:56 , Processed in 0.057006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