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eLilyofValley 于 2021-2-23 20:13 编辑
不把話說完的舒適感
對於支撐著志村漫畫的令人舒適的「平凡」的敘事,筆者想要指出的是她的文字,特別是對話框之外的文字。志村的漫畫有時不會把話說完,時不時會有令人不得要領、理解產生偏差、覺得不舒服,或是微妙地感到嚴肅起來的時候。那就是在對話框之外、發言以外的文字中引人注目的地方。
「不把話說完」也好「產生偏差」也好,看似都是負面的說法,其實不然。舉例來說,「不把話說完」特別有印象的便是《放浪息子》第一話中的一個場景。延續躺著的二鳥的畫格,塗黑的格子中寫著「我的願望是」一句話。那二鳥的願望是什麼呢?這裡並沒有用文字明確表達出來。不過,翻到下一頁,映入眼簾的是第一話的最後一格——上面畫著一件掛在衣架上的洋裝。另外,第一話的開頭便寫著「我的願望是……」,由此可知故事的主題便是關於「我的願望」,也就是說這是關於接下來故事核心的暗示。
放浪息子 第一卷 P.27
話只說一半,並把接續的內容用視覺表現的手法並不稀奇,是一種能夠催促讀者主動往下看的技巧。「我的願望」是什麼?對於問題給出了簡明易懂的提示,但同時又是曖昧的。「想要成為女生」的「我的願望」,是想要穿女裝,還是指自己的性別認同呢?二鳥自己也不清楚答案。不過無論何者都是難以啟齒之事吧,因此才沒有說出來,即使是在對話框之外也是只寫一半而已。而沒有說出口的那份答案,以視覺表現的形式接續著。於是乎,既不會讓讀者毫無頭緒,但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對角色們的願望、感情做出某種程度的暗示,但又不言明,對讀者保留些許的曖昧。這種不把話說完的手法,便是志村漫畫能夠令人感到舒適的原因之一。而這正是因為角色們並不清楚自身真正的感情與身分認同。
在以大塚英志為首的評論家中,經常反覆提及:漫畫的文字——特別是對話框之外的文字的多層構造用法,經常是為少女漫畫加上辨識特徵的表現方式。宮本大人找到了這種表現的重要意義,他在《マンガの言葉/マンガと言葉》(漫畫的文字/漫畫與文字)中提到:在此前的論述中認為這些文字的多層構造使用法,能夠對人物心理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但是,「比起來倒不如說是將角色們的意識、心理以及故事的主題變得曖昧不明,並有著複數的涵義。」,在宮本的論述中,提及的雖然是荻尾望都與大島弓子等人,但以對話框外文字的樣貌來看,應該能夠認為志村的漫畫與這麼做的作家們的脈絡有所連繫吧。
當然,如果在文字的表現上讓角色的內心與故事主題變得曖昧不明、擁有多種解釋的話,並不單單是令人感到舒適,有時也會令讀者覺得難懂或是感到困惑。
以上文舉例的《放浪息子》來說,由於不把話說完所造成的困惑與角色自身的迷惘重疊在一起,因此讀者也能夠欣然接受。這種敘述方式或許能夠為讀者增添一點真實感,但也是為何會讓人有守望著這些青春期少年少女們的那份迷惘的感覺。
不過以《放浪息子》故事的尾聲為例,讀者已不再能游刃有餘地閱讀對話框外的文字。在那裡的是以各方面而言都「有著偏差」的文字。成為高中生的二鳥以自己為題材寫起小說。於是乎,他所寫下的文字就如同他的獨白,並搭配圖像展示於紙上(例圖2: 放浪息子 第15卷 P.141)。在故事即將結束時開始寫下自己的故事,照理來說應該就是對故事做出總結、再次確認故事的主題,並重新審視自己的身分認同。然而,文字從其內容與安排中誕生的偏差,使讀者從二鳥即將抓住的某種東西中被微妙地拋下了。
例圖2: 放浪息子 第15卷 P.141
在例圖2中段的兩格裡寫的字,乍看之下是二鳥的交往對象——末広安那(末廣安那)的獨白,然而畫面下部接續的畫格中卻寫著「從本人那裡收到告白/是在體育祭結束很久之後」,表示在中段安那說的話是透過二鳥的獨白間接展示的。由於這段獨白屬於前述二鳥所寫小說的一部分,又,透過閱讀二鳥原稿的友人其台詞中可知,二鳥寫下這段話時體育祭還沒開始。如此一來,讀者便無法判明在上段與中段的內容,究竟是故事中確實發生的事又被寫入小說中,亦或是將書中書以視覺的方式呈現而已?
讀者就如此這般,即使知道主角在對故事的主題進行確認與整理,卻無法好好掌握內容,被拋在中途。二鳥、高槻與其他角色們一面迎向青春期的終點,一面在讀者的注視下離開故事,踏上他們旅程,而這大概與上述讀者們被拋在中途的狀況是同步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