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楼主: 丘先生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百合幽香。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08-4-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3p.....前人思想還真開放 yamibohk02
发表于 2008-4-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yamibohk06 现实中的黛X钗。。。
71楼GJ~
发表于 2008-4-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里有个女儿国
那里是天堂啊
我始终以为琵琶姐姐喜欢国王妹妹
才把唐僧给劫走的
发表于 2008-4-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忙顶一帖~~
发表于 2008-4-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CCTV > 教育频道 > 说聊斋 >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
“封三娘这个美丽少女,但并不是传统爱情故事的女主角,而是为朋友终生幸福奔波劳碌、殚精竭虑的奇特女性,这个奇特的人物,给人强烈而难忘的印象,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看到CCTV一本正经的点评,再对比此贴,好想笑yamibohk05  

话说小时候看聊斋漫画,是觉得这篇怪怪的。。。。yamibohk01  yamiboqe016
发表于 2008-4-1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合和古代裡的男性間戀情相比,應該還是算少數吧。

龍陽之興什麼的,其實古人不在乎的。
對朝廷而言,皇帝喜歡男、喜歡女都好,麻煩的是男性可以當官,女人不行。這點才是士大夫真正在意的

在文學作品裡,比如紅樓夢 寶玉和秦鐘 就有BL吧
发表于 2008-4-11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江西某地有女书这种东西,是为了“交流”的。因为未出嫁前,一个村里的所有姑娘都住在一块,所以会有绝妙的“友情”。据说还有因为有“牢固的友情”的姑娘为了使对方在新婚之夜不被男方“侵犯”,所以缝住她“友人”的内衣哦!
发表于 2008-4-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國文學果然博大精深
決定去看聊齋了(拖
发表于 2008-4-11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yamibohk01 GLBL简直泛滥了呀~~
发表于 2008-4-11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yamibohk01 温习去也。。。
发表于 2008-4-12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家》吧……
那时我还一阵激动
琴(?)和瑞玉,一个是觉新的青梅竹马一个是他的妻子……
两人一举一动还真是有爱……
发表于 2008-4-1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對文學超排斥...不...無緣!(先留腳步,好證明其實我也是曾愛文學阿~~)yamiboqe028
发表于 2008-4-13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个故事以前看到的时候确实觉得怪怪的~~~

一个女孩想念另一个女子(女妖?)而卧病,当时就觉得很像是害了相思病~
而那个女子(妖?)偷偷爬墙去和这个女孩相会(干得好yamibohk05 ),还瞒着家长,怎么看怎么像情人约会~~~

可是这个故事后半部分很讨厌,生硬的加进去另一个男主yamibohk04

yamiboqe010 怨念了很久~~~~~
发表于 2008-4-25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丘先生 于 2005-7-14 09:56 发表


偶可以肯定,这套书里的大部分小说都可在网上找到,而且是无删节版。



當...當真!?

感謝大大
讓小的開了眼界

中國真是博大精深yamibohk05

下次來翻翻書好了
发表于 2008-4-25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查到了李渔的那本书
马上去借……
pa:支持宝钗&黛玉
发表于 2008-4-26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3P果然很强大
发表于 2008-11-21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看了封三娘找回这个帖子,结果发现这两位

原帖由 julian_ 于 2008-3-31 13:19 发表
你們!連天上的林妹妹也扯.....寶黛寶黛,當然是黛玉 versus 御姊寶釵 !
誰在發現谁亂看BG向讀物時傷慟攻心急急解釋?(chpt 42)
誰在自家出現financial black hole時還省錢給真正關心的谁買燕窩潔粉梅片雪花洋糖 ?
誰在風雨之夕跟谁表白,"你放心,我在這裏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 其實啊,我也是和你一樣"?(chpt 45)
又是誰和誰,在萬惡的襲人捧著圈套般的可式茶盅鬼扯時,勇敢地先拿起來喝一口,剩下半杯遞在對方手內,等對方大無畏地表白說,"難為你想的到"呢?(chpt 62)
恩.....这大礼拜一的,不怕困难顽强学习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继续证明吉缇与安娜(Karenina),蓝凤凰和任盈盈,聂隐娘初练在街上拾的装备少女以及,巴以地区的路得和Naomi.....所谓"旧约"在手百合总有千秋万载能文争就不须武斗.....(Ruth 1:16)


原帖由 牢里蹲 于 2008-3-31 16:02 发表
什么林黛玉*薛宝钗,分明是陈晓旭恋张莉啊,几个八卦细节,绝非杜撰——

在红楼剧组的时候,陈是一个很清高的人,但她只主动邀请过一个人去爬山,那个人就是张莉。

红楼拍摄结束,张莉决定进入广东某大学深造,某年圣诞节,陈突然出现在张莉的学校门口,张吃惊不已,陈笑着说——我来找宝姐姐一起过圣诞节。。。

再后来,张莉出国,但每年陈都打电话希望张莉回国来相聚,张每次回国都必见晓旭。

再后来,陈重病,但瞒住了张莉没有告诉她,只是再一次请求张莉回国,张莉回忆起那次相见,陈曾经说有些事想对她说,却欲言又止了,只说希望这次张能够多陪她,多留一个星期,而张因为国外还有急事赶着回去,心想总有机会再见,便婉言拒绝走了。

然后便没有然后了,陈死了,张莉飞奔回国,哭得泪人一样,眼睛很肿,说——那次我感到她有话想对我说,为什么我没有追问呢?!。。。从此天人永隔。。。。

我深觉得陈对张是有故事的,想想陈那个若有若无的老公,居然还一起出家,这是夫妻么?生活那么久,连个孩子都没有。。。再者,曾经有记者问她们,红楼书中,黛玉和宝钗是为了宝玉有些间隙的,那现实中两人怎样呢?张莉是这么笑着回答的——现实中没有宝玉。没有宝玉的大观园,还有谁比宝钗更配得上黛玉,更懂她的心呢?呵呵,可否这样yy一下,陈对张有情愫,而张宛如夏树,只是把对方当不可替代的好友,没有更深的觉醒和想法,而陈是一个非常高傲清高聪明的人,绝不可能主动去挽留什么要求什么,所以当张决定去读大学决定出国,陈是不可能去阻拦的,但她心里也有过挣扎有过不舍吧,所以才有了那个温馨意外的圣诞,两个冰雪花样的女孩是我心中绝美的画面阿。大概那次恳求张莉多陪她一星期是陈这辈子唯一一次开口求别人些什么,然而终究还是没有求到。。。。

细节都是真实的,有兴趣的可以去看张莉的一些采访,但其它都是俺yy的,不要见怪



膜拜!
发表于 2008-11-21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一个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92730876_caicainvse/42.shtml

一曲女性同性爱的悲歌(1)
雍容

连载:采采女色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雍容

  ——《封三娘》

肯定有人会问:事实如此吗?难道不能将封三娘和范十一娘的感情视为“友情”吗?具体分析一下原文,就不能不得出结论,她们之间的感情,已不是简单的“友情”所能涵盖。小说开篇即告诉你,范十一娘“少艳美,骚雅尤绝”,对众多求婚者不屑一顾。试看她与封三娘交往始末:

  时间,上元节,孟兰盆会。

  地点,佛寺(水月寺,“水月”的意象自来就是有特殊含义的)。

  方式,封三娘“步趋相从,展望颜色,似欲有言”;十一娘也“悦而好之,转用盼注”,之后是攀谈,“大相爱悦”,结盟,互赠信物,别后相思……

  这一切正是经典才子佳人小说的规定情境和熟滥套路,甚至作者的用语也那么熟滥:十一娘“日望其来,羸顿无聊”,一见面就“惊喜,顿起”,小别又是“扶床悲挽”,重逢就“各道间阔,绵绵不寐”……偏偏主人公不是才子佳人,而是两个女子。惟其情节用语之俗滥,其反讽效果愈强烈。

  这种“情”的不同一般,标准不在于是否牵涉到性行为,而在于是否将彼此视为最大的精神寄托。小说反复强调两人相得之欢和分离之苦,可见两人情趣之相投、感情之深厚。相反,无论范十一娘或封三娘对男主人公孟安仁都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封三娘最后黯然离去,她所谓“缘瞻丽容,忽生爱慕,如茧自缠,遂有今日”的“情魔之劫”,其对象不是孟,而是范,很清楚的表明这一点。

  小说中有两处情节尤可注意,一是封三娘主动为范择婿,作为“狐”,她唯一展示法力就是令范起死回生,将之送到孟身边。爱是带有排他性质的,如何解释她的行为?很简单,同性爱不见容于社会,范的命运只能是出嫁,封三娘神通再大也无法改变这一点。否则就会将之拖入无望、耻辱和痛苦的深渊。既然如此,她就应为她安排好尘世的归宿。女性既然不得不依附于男性,所谓“百年苦乐由他人”,为她择婿,就是对她的爱的最好体现。再次,从心理上讲,此举有代偿作用。一个易被忽视的细节是,择婿正是在一年前她们相会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展开的。这无疑暗示了这一点。

  一是范十一娘与孟成婚后,竟灌醉了封三娘让孟“潜入污之”。这一举动看来很丑陋,但她是不得已出此下策。这绝不是对丈夫占有欲膨胀的忍让屈从,也不是封建教化带来的“贤良”,恰恰相反,她对孟从来就没有爱情。虽然她曾为他自杀过,那倒是“从一而终”的封建思想作怪(当然也有心理代偿作用,即孟是封为她安排的,她一定要将之作为封的意志来服从)。她是自觉自愿与封共事一夫以达到和她长相厮守的目的。她的丈夫,非但不是她服务的对象,反而成了她达到目的的工具。舍此之外,她还有什么办法在婚后再保持同封的亲密关系呢?她的“不妒”似乎很符合封建道德,其实是对封建道德的极端颠覆。


附原文片段
范十一娘,城祭酒之女,少艳美,骚雅尤绝。父母钟爱之,求聘者辄令自择,女恒少所可。会上元日,水月寺中诸尼作“盂兰盆会”。是日,游女如云,女亦诣之。方随喜间,一女子步趋相从,屡望颜色,似欲有言。审视之,二八绝代姝也。悦而好之,转用盼注。女子微笑曰:“姊非范十一娘乎?”答曰:“然。”女子曰:“久闻芳名,人言果不虚谬。”十一娘亦审里居,女笑曰:“妾封氏,第三,近在邻村。”把臂欢笑,词致温婉,于是大相爱悦,依恋不舍。十一娘问:“何无伴侣?”曰:“父母早逝,家中止一老妪留守门户,故不得来。”十一娘将归,封凝眸欲涕,十一娘亦惘然,遂邀过从。封曰:“娘子朱门绣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十一娘固邀之。答:“俟异日。”十一娘乃脱金钗一股赠之,封亦摘髻上绿簪为报。十一娘既归,倾想殊切。出所赠簪,非金非玉,家人都不之识,甚异之。日望其来,怅然遂病。父母讯得故,使人于近村谘访,并无知者。时值重九,十一娘羸顿无聊。倩侍儿强扶窥园,设褥东篱下。忽一女子攀垣来窥,觇之,则封女也。呼曰:“接我以力?”侍儿从之,蓦然遂下。十一娘惊喜,顿起,曳坐褥间,责其负约,且问所来。答云:“妾家去此尚远,时来舅家作耍。前言近村者,缘舅家耳。别后悬思颇苦,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恐为婢仆下眼觑,是以不果来。适经墙外过,闻女子语,便一攀望,冀是小姐,今果如愿。”十一娘因述病源,封泣下如雨,因曰:“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飞短流长,所不堪受。”十一娘诺。偕归同榻,快与倾怀,病寻愈。订为姊妹,衣服履舄,辄互易着。见人来,则隐匿夹幕间。
  积五六月,公及夫人颇闻之。一日,两人方对弈,夫人掩入。谛视,惊曰:“真吾儿友也!”因谓十一娘:“闺中有良友,我两人所欢,胡不早言?”十一娘因达封意。夫人顾谓三娘曰:“伴吾儿,极所忻慰,何昧之?”封羞晕满颊,默然拈带而已。夫人去,封乃告别,十一娘苦留之,乃止。一夕,自门外匆忙奔入,泣曰:“我固谓不可留,今果遭此大辱!”惊问之。曰:“适出更衣,一少年丈夫,横来相干,幸而得逃。如此,复何面目!”十一娘细诘形貌,谢曰:“勿须怪,此妾痴兄。会告夫人,杖责之。”封坚辞欲去。十一娘请待天曙。封曰:“舅家咫尺,但须一梯度我过墙耳。”十一娘知不可留,使两婢逾墙送之。行半里许,辞谢自去。婢返,十一娘扶床悲惋,如失伉俪。
  后数月,婢以故至东村,暮归,遇封女从老妪来。婢喜,拜问,封亦恻恻,讯十一娘兴居。婢捉袂曰:“三姑过我。我家姑姑盼欲死!”封曰:“我亦思之,但不乐使家人知。归启园门,我自至。”婢归告十一娘,十一娘喜,从其言,则封已在园中矣。相见,各道间阔,绵绵不寐。视婢子眠熟,乃起,移与十一娘同枕,私语曰:“妾固知娘子未字。以才色门第,何患无贵介婿,然绔袴儿敖不足数,如欲得佳偶,请无以贫富论。”十一娘然之。封曰:“旧年邂逅处,今复作道场,明日再烦一往,当令见一如意郎君。妾少读相人书,颇不参差。”


最后的表白yamiboqe010

封曰:“实相告:我乃狐也。缘瞻丽容,忽生爱慕,如茧自缠,遂有今日。此乃情魔之劫,非关人力。

[ 本帖最后由 f9576 于 2008-11-21 04:49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见证YY力量的强大,连古人也如此,不过或许这是当时社会的某些写照吧,当时传统思想浓厚,即使迸发出百合之情或类百合也一律以姐妹情深概括吧
发表于 2008-11-2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見猶憐」的典故中,南康長公主和李氏之間也是有一些百合的意味,留給我很大的想像空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2-4 08:39 , Processed in 0.0610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