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heLilyofValley 于 2020-7-24 00:11 编辑
文章出自《ユリイカ》平成26年12月号 特集——百合文化の現在 非專業翻譯如有錯誤或不通順處請多多包涵
此篇實際上並非逐字完整翻譯,而是根據內容做了些許取捨與整理, 文章中原本對於當中提到的作品劇情有更詳細的描述,這邊則以摘要的方式簡單說明。
---------------------------------------------------------------------------------
吉屋信子から氷室冴子へ 少女小説と「誇り」の系譜 從吉屋信子到氷室冴子 少女小說與自傲的族譜
嵯峨景子
少女小說於1900前後誕生,經歷百年其所代表的含意也並非始終一致。
近代教育系統確立導致少女期的出現,又或是以1899年高等女学校令頒布為契機明治30年少女雜誌創刊。雖然是在父權社會之下以教導少女們要成為賢妻良母的核心為主體但也並非只是說教而是包含各式各樣的故事。 少女小說的代表便是吉屋信子的花物語,在基督教寄宿學校中少女們的友愛情誼與有時超越友情的關係是最大特徵。
少女小說的特性除了作為百合被消費以外,同性間之親密關係被包含在不少作品脈絡中。例如川端康成(草稿為中里恒子)的少女小說《乙女の港》描述基督寄宿學校中兩人與姐姐大人之間的三角關係,作為現在的百合爆發潮契機的聖母在上也繼承了這些特性。
1980年代少女小說近成死語,而氷室冴子所代表的コバルト文庫則成功使其復活並迎來了全盛期。 作者認為少女小說除了百合元素(或說這種描述少女們友愛的情節與百合有著深刻的聯繫)的古典定位外也包含了促進讀者(少女)的自我認同的部分(作為少女的矜持),以下便以此觀點為核心進行討論。
吉屋信子 ——《わすれなぐさ》與《紅雀》
由於花物語所具有的代表性過於強烈,因此對於吉屋信子的小說總是會用感傷來形容,花物語是描寫逐漸消逝的少女期,以及在別離時也隨之結束美麗又虛幻的友愛的不朽的名作。但是她的作品實際上並非都是感傷的描寫與少女們的友愛,在她漫長的作家生涯中,從吉屋信子筆下凜凜又堅強的少女便能看見她對於當時家庭與社會中少女面對的壓抑與困難的關懷。在高中時曾聽過新渡戸稲造的演講:「在你們成為賢妻良母之前得先是一個優秀的人,教育就是為了讓你們成為更好的人而學習。」,受到感召的吉屋信子成為了描寫少女期纖細感情與關係,以及作為女性的驕傲與自尊的作家。
1933《わすれなぐさ》中三名女性皆非當時所提倡的模範少女形象,也各自抱持著自身的意識在煩惱著。包括男尊女卑等等情況,其中的角色一枝更是不得不為了家庭犧牲自己,吉屋寫出了在父權社會下做為人類的尊嚴與少女的內心,一面寫出了近代少女們內心的情結,一面也鼓勵著少女們。
1930《紅雀》中這樣的關懷更是明確,女主角個性積極、獨立,並且總是處於主動的位置,形象上亦是英姿煥發(母親去世後成為孤兒,後基於強烈的自尊心無法接受收養她與弟弟的家庭便獨自離去,以馬術之長當著車伕賺取生活費)。 吉屋信子的作品除了娛樂面以外,也飽含著對少女們的祝福,而本人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達到了經濟自立,同時也有一名同性伴侶(門馬千代),以如此的身份持續與社會規範抗爭著。
氷室冴子 —— 《小説ジュニア》與少女的自我意識
1970年代的青少年讀物中ジュニア小説(暫譯青少年小說,原意在名詞上並無男女之別) 大為盛行,名稱起源為雜誌《小説ジュニア》(集英社,1982更名Cobalt,至2016四月休刊),由於進入1970年代後對於性愛的過激描寫遭到批判,加之少女漫畫勢力逐漸抬頭因此而沒落。為了打開一條生路舉辦了新人賞,77年氷室冴子《さよならアルルカン》(維基中文頁面譯為再見了,丑角)獲得了佳作。
《さよならアルルカン》描述了少女在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以及不得不迎合他人等等心結、孤獨與社會的不合理,作品發表時氷室冴子仍是大三生,因此並非從大人的角度描寫,而是能夠真正貼合讀者的年紀。以此作開始便誕生了描寫青春期少女內心與憂鬱自我意識的作家氷室冴子。 《白い少女たち》(暫譯白色的少女們) 將舞台設定在北海道的基督教學校中宿舍フェリス舎,以角色塚田千佳的失蹤開始描寫了少女們的關係與內心思緒,以封閉的環境與緊繃的文風完全展現出了氷室冴子少女小說的特徵。而作中一些對於性和道德的描寫或許可以說是繼承到了ジュニア小説的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