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查看: 6538|回复: 34

[杂谈] 圣母在上的考察报告(姐妹制度的角度)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7-7-5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救我下树 于 2017-7-5 10:56 编辑

此文是笔者整理硬盘时看到圣母动画,花了一天回顾了一下动画之后整理的一些笔记感想,被人说“没人爱看”又“意味不明”的产物。 虽说这样但单机版的废文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发出来好了_(:з」∠)_
内容大致是圣妈在全局设定上的一些罗列和整理,尤其从学园的姐妹制度这个角度反思了一番。没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个体评价、桥段赏析、情感分析。为节省时间,一些断言也没有举出相应的具体用例(。
不算圣母的热衷粉,当然也不是黑。用词尽量无色彩,没有额外的讽刺或者赞美的意义。深知仍难免主观臆断的冒犯,因此先为此阅读体验赔个不是。请恕在下才疏学浅,观点狭隘,行文恣意。



剧作掠影

基调:纯洁的信仰。学校深厚的基督教背景。
背景:圣母玛利亚的凝望。圣妈在看。老大X在看。
主体:在神制的基本信仰前提下,宣扬以顺从包容为基本点衍生的各种美德,以构建教化共荣、稳定传承的人际关系。
合理性凭据:体制<-->文化的相互依赖与催生。依赖女性间的柏拉图式爱情,即泛百合关系链来实现关于高等社会推崇的知识礼仪的承接与传授。
操作关键点:在于体察人际关系的丰富层次。谨慎观察,把握忍耐/理解/包容的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使用各种处理手段,以柔化为主,以使个人与集体取得win-win的平衡。


重点冲突场景:缔结契约(邂逅)、终止契约(分离)、相处分歧(通过各种活动),体制本身的合理性与判定尺度(白)。以缔结契约(红白)、终止契约(黄)为经典事件。
矛盾根源:个性、家庭背景。
成长聚焦:迂回的坚持、放眼全局的责任感(红)、忍耐与妥协(黄)、集体与他人之必要性(白)。
负面情感:嫉妒、盲从、恐惧、偏执、忤逆。
过度的惩罚:不被允许跨越的规则边界(白)、人与人之间健康共生的必要界限(黄)、自我满足与回应外在责任的界限(红)。



何种世界

Who
人物族谱
红四人:水野蓉子、小笠原祥子、福泽佑巳、松平瞳子
白四人:前代、佐藤圣、藤堂志摩子、二条乃梨子
黄四人:鸟居江利子、支仓令、岛津由乃、有马菜菜

纵5代,横分布13233,最多3人,总共12人,主要人员的关系性足够丰富。


特色门阀
红:领路的正统大家,有着统领全局的责任感,也会发展匹配的能力。直接间接相关各色人物众多,实际氛围类似沙龙。注定会在俗世发光发热的一群实干家/有势者。
黄:有直奔结果的精明、想要的绝不手软,征服欲、胜负心都很强的一群。关系稳固虽毋庸置疑,东风西风之争从未停止,实际氛围类似家庭。亲近归亲近,但基本自行其是的有能力者。
白:靠抽象和灵感相认相知,偏执于自我的精神空地,世俗永远排在追求后面。实际氛围类似派别。聚散来去虽然看得比较开,也挡不住时而多愁善感的艺术家。


相关人物
学校社团(需要经常配合工作的新闻部/摄影部,有成员参与的戏剧部/剑道部)、家庭(表兄/弟/姐/妹/父母/祖父母)、校友(两对发生过矛盾的老太太)、相邻男校生(柏木学生会)。
红:家庭背景介绍最多,四代人有三代人的背景被详细展开,且相关人物关系复杂,与主线发展关系紧密。
黄:家庭均略有介绍,自成门户,背景与行为成简单线性因果关系。
白:各自家庭几无介绍,除剧情和设定必要交代的内容。
次要人物大部分来自学校和家庭。家庭背景人物有着相当占比和分量,且关系较复杂。


搅局者
红同级生(藏祥子红色卡片的那位、可南子)、白夹层生(蟹名静黑蔷薇)、黄社活生(剑道部两次找到黄色卡片的田中)。
因其门阀特色的不同,搅局者的身份、目的与后续发展也各有特色。
红:狂热粉丝—>平行路人。
黄:竞争者—>竞争者。
白:神经病—>知音朋友。


较少描绘的形象:教师。
体现教育自发度高,靠体制所产生的由内而外的自觉性。


转入生:水野蓉子,二条乃梨子。
面对众多特色规则,蓉子的巧妙融入,乃梨子的不以为意。


转出生:水野蓉子,鸟居江利子,支仓令,黑蔷薇。
终究未能满足,向外伸展的探索者。


Where
学校:圣母像前、蔷薇馆、教室、温室、体育馆、社活室。
家:祥子本家、度假别墅、祖母家;佑祀家;瞳子家、祖父医院;支仓岛津二人家;志摩子所在寺院;柏木家。
其他:新干线、商场、游乐园、意大利旅行。
When
新年、情人节(寻宝)、学园祭、新生欢迎(玛利亚节)、暑假、修学旅行、比赛(剑道)、运动会、圣诞节

可见活动的时间地点都简单、传统,与一般校园剧无异。
特色是:贵族豪宅、姐妹制度、宗教背景。


蔷薇家族:柏拉图&家天下


how
关键特色体制:姐妹仪式
仪式意义为关系赋予情感甚至宗教等郑重含义,进一步加强了等级结构之合法不可抗性,在特定人群中可使关系拥有超越一般语境的认可度。


从集体管理角度,以指定直接负责人这种方式可减少管理难度。固化等级后,能更有效率完成自上而下的调教任务。
从个体角度,实则是一个包括双重意味的关系:
1、类似“传宗接代”的纵向继承链(满足体制要求、客观匹配)
2、类似“找对象结婚”的横向个性选择链(满足个人选择、主观偏好)
实际关系可按个人偏好,通过勾兑不同浓度的双重意味实现个性化。但与单纯二人间的柏拉图式关系不同,姐妹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白的症结)。

what
官方指定指导内容:名为礼仪教授,实则在团体生存的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和彼此身份认证。后辈向前辈模仿学习,在上层社会和集体社会生存的必须技能,包括融入集体与他人合作、待人处事的常识、社交礼仪的规矩、掌握平衡个人诉求和社会要求的手段。(白先代与水野蓉子的思虑)
延伸:真诚而融洽的关系可进一步升华为超越校园语境的稳固联盟,共建资源共享圈,以佐今后发展。(红的戏份从校园一路延伸到家庭;阿姨老太校友也或多或少表现了该体制的时空影响力)


Why
蔷薇家族:集体领导的集权制。
三股势力在严格等级体制下最大程度实现了民主性多样性。除一般学生会职能外,还有精神表率的作用,实现德治。
对于加入蔷薇馆的成员,言行举止的影响力已非个人问题。因此必须在某一般意义上“合规”、有说服力——好看、有能力、有声望、有关系等,并加以保持。


最终理想形态家天下
以姐妹为最小结合单位,进而组成亲族团体,进而形成更大的功能性集体。
个人明确在团体中的位置、履行岗位职责、负担相应责任,与此同时契合个人个性的特征。




制度评析

优越性
1、正当。几十年的持续输出“品行优良的上流女子”。通过经久展现经实践证明的、受人尊敬的成果,向外证明该体制存在的正当性、高效性。
2、自洽。其他环境事件几乎不对体制产生本质影响。大部分矛盾终可自主消化的能力,体现体制的完备,间接证明其本土解决方案的正确性、优雅性。
3、秩序。对传统规则的学习/维护/执行/交接。在大小事项的执行细节处做足文章,进而在逻辑理性层面上展示整套程序运转的可靠性、完备性。
4、全面。不易遗漏该集体社会的任何一个成员。所有成员健康生存的保证。
5、细致。兼顾社会性与个性两方面的发展。每个成员茁壮成长的保证。


问题
1、姐妹制作为贯彻思想的手段虽然表现很好,但作为管理人才的筛选与培养机制,稍显力不从心。对于管理人才的条件要求比一般情况更苛刻,而选择的标准与手段同样的模糊。结果就是以三家联合领导作为人才缺口的弥补方案,还常有劳动力捉襟见肘的问题。
2、权力集团垄断,阶级固化,另外的上升通道舆论代价大收益小,流动性弱。上精英下盲从。(水野蓉子的愿望)
3、公私问题易过于上纲上线的捆绑,界限不甚分明。
4、一对一关系失衡偏差,进而衍生的道德风险。




结语:成就与局限

圣母独特之处在于虚构了一个美轮美奂的优雅世界,然私以为圣母长久的生命力却是源于姐妹制度并非完全虚构。正是因为其并非完全架空,有现实落地的可能,其故事方足信服。姐妹制度的现实意义即——首先必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则必以教育出某种特定的才德为宗旨。而有一定实践的体量才能积累出底蕴,进而生发出相应的文化。
而产生的文化氛围或细腻或悠长或严厉或保守,都必能追溯其自成体系的缘由,再对其体制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姐妹制度是部分女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其存在本身值得玩味,产生的独特文化也值得一览,然其制度设立的考量必有功能性侧重。“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因此,圣母整体的氛围缺少自由竞争,比谁拳头硬的直接原始活力,畅快爽感;也牺牲了强烈冲突(两害相权)导致的故事性,以取得亲和性;因其内在的保守,故而整体环境更易出现人云亦云的盲从而非促进个体思考。这不是找茬批评,只是对硬币另外一面的评述。

现实的世界是循规蹈矩和冒险投机的杂糅并行,单一体制不足为凭。圣母的魅力在于用想象力带读者漫游了一个可能的体系,经由姐妹制度充分演绎了女性间情愫之充沛与复杂,变化之来去情理。但人与人关系的可能性完全可不拘于此,姐妹制度之外的世界必也有着额外的精彩。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33 收起 理由
KATSUI-SONN + 5 我很赞同
永青之叶 + 1 我很赞同
小比 + 5 好強大...
黄泉忧 + 2 精品文章
rhoderiver + 1 精品文章
小狮子cylinder + 1 你太可爱
wurong + 5
Zpqqrc9211 + 1 精品文章
羽月哨兵 + 5 精品文章
Masterkaka + 5 很有趣的分析视角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棒啊,值得膜拜

点评

谢支持~w  发表于 2017-7-5 11:10
发表于 2017-7-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這篇文章讓人也想再次回顧聖母在上呢!想問一下故事對她們的未來有描寫嗎?

点评

小说比动画的进展多一点,300应有资源。更远的未来的描写(承诺更实锤的关系)应该是不太可能会有,毕竟主   发表于 2017-7-5 12:05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森綠園 发表于 2017-7-5 11:59
看了這篇文章讓人也想再次回顧聖母在上呢!想問一下故事對她們的未來有描寫嗎?
小说比动画的进展多一点,300应有翻译资源。不过更远的未来的描写(承诺更实锤的关系)应该是不太可能会有,毕竟主角是佑巳。而且比起描绘更远景,作者似乎更愿意写佛祖在上...小说好像停了也蛮久了。5年?还是几年了

点评

謝謝lz的回覆  发表于 2017-7-5 12:10
发表于 2017-7-5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是有各种大佬...yamiboqe023

点评

大、大佬...吃饱闲的而已...看个乐吧w  发表于 2017-7-10 22:24
发表于 2017-7-5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太厲害了,原來可以有這樣的角度來看聖母啊
不知道樓主對於聖母的淵源-S小說有沒有接觸過?
比較多的評論會放在戰前少女小說與聖母的相同點
但聖母寫作的年代其實這樣的學校已經不存在或名存實亡了
女校的姐妹制度看似有用,但那些美德與制約能夠ˊ實際被學生接受嗎?
戰前的姐妹制是建立在男女不共學的制度限制下,所以顯得保守吧(?

說到自由競爭就想到一部漫畫-朋友遊戲
把類似聖母的背景加入階級、權力、陰謀等要素的有趣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7-7-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救我下树 于 2017-7-5 19:58 编辑
kanzakiren 发表于 2017-7-5 15:55
真的是太厲害了,原來可以有這樣的角度來看聖母啊
不知道樓主對於聖母的淵源-S小說有沒有接觸過?
比較多 ...


S小说是?私小说?不是十分了解呢。
日本战前少女小说之前似乎有翻到过相关科普,但只剩下模糊的印象。好像是日本某女性作家作风也好作品也好都蛮大胆前卫的,有涉及同性爱的内容,然后还被主流追捧得不要不要。因为我记不得了,实际是有类似的事的吗?

我觉得姐妹制度是真的可以起一定作用的吧,尤其是在宗教学校里。宗教的力量至今还是很强大的,以前乱想的人有但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而且就算一时乱想,身体还是很老实顺从的也不少。其次按圣母的设定,有一定名望的大小姐本身家教也很严格。况且,至今女性风评不好还是很要命的。所以我觉得与其是“这样做是一种美德”来约束,不如说是“不这样做恐怕不行,哪里都说不过去”的恐惧约束来的更贴切呢。而且人群一旦形成了某种氛围,后加入者很容易跟着惯性走了。

至于保守,我觉得其实和约束的严格程度有关。即便都是女性的校园,如果没有坚守其对应的文化给予的约束,而只利用环境的便利谈情说爱,看起来也很,不,是更加的轻浮和淫乱吧,像XX草莓似的。就像责任和权利是共生的,只讲权利不讲义务的感觉很靡费啊。
我觉得实际上是因为“大小姐们”与生俱来就有很多双眼睛盯着,她们有责任实现别人对之的美好期待。那为了实现这份期待,她们就必须用很严格的约束加之自我。人一旦意识到“有别人在看”,进而意识到别人的期待,绝不会像独处一样敢于暴露真正的自我的,那么接下来采取的行动很可能就是“保守”的。所以,依我看,没准现在的女校某种程度来说比男女共校还开放呢,因为感受不到“别人”即异性的附加期待,所以不会勉强自己表现得更像个“女性”,作风没准更野蛮原始一点,才能真正的不保守。
但圣妈女校归女校,基本上还是要出去见人的大小姐们。人们还是想得到优雅娴静又靠谱的贤妻良母,没人期待她们解放天性…

感谢推荐了《朋友游戏》~一定要看一下。我很喜欢女性参与权谋斗争,打打杀杀的剧!

发表于 2017-7-6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奔百合而来的
发表于 2017-7-6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百合番场景设在女校,真实的女校到底是怎样的呢。。。
看圣母在上最纠结的一点就是,不知道女主角们以后会不会像她们母辈一样,最终还是要嫁给男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17-7-6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救我下树 于 2017-7-6 15:25 编辑
saintluffy 发表于 2017-7-6 10:41
很多百合番场景设在女校,真实的女校到底是怎样的呢。。。
看圣母在上最纠结的一点就是,不知道女主角们以 ...

莉莉安除了女校,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才综合导致了独特的风气……至于其他女校百合设定的动画漫画,我没有额外看过许多。个人猜测是商业相关的影响比较大,交代少上手快。

最终会不会嫁人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正经回答的话,大部分人心里还是有数的吧。
因为实事求是来说,婚姻和爱情其实是两码事,就算有名为“好感”的部分重叠。爱情是基于非理性激情的个人关系,婚姻是需要经营的社会基本结构。这跟同性异性都没什么关系。说是嫁给男人,只是因为现实婚姻大部分还是男女结合的。假设现实变化了,可以嫁给另外一个女人,但只要满脑子却回忆起来与当初校园恋人的情真意切,其实感觉也并不会特别好到哪里。

莉莉安的姐妹关系可以说是在全社会成员为女性的前提下,杂糅了一般意义上“婚姻”和“爱情”二者的产物。并以此为凭据建立了一个运转良好、稳定有秩序的小社会。而且这个关系网还颇有生命力,势力甚至可蔓延到校园之外和跨越时间。就我个人而言,这个“实际上在一般伦理上有点古怪,但事实上又在一般人群中接受度颇高”的现象比起“这几个人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怎么纠缠,以后会怎样”更多的引起了我的兴趣。

非要说的话,“姐妹制”也有着“婚姻”一面的成分,来充当“社会关系单位”的角色。黄2人总说什么“倦怠期的夫妇”,其实“夫妇”在当下就是事实。但出了这个小社会,自然有真正的“婚姻”来取代这个角色,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实世界大部分社会成员结婚更多也只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啊。帅气可靠的学生会长之所以帅气可靠,除了脸当然还有认真做事的责任感,不管表面上表现得轻松还是严肃。So~

不过看“姐妹制”的另外一面,就是更私隐的双方感情体验方面,“事实意义上百合爱情”是被默许的,甚至被美化宣扬的。这份感情不一定会随情景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动。因为只要表面上过得去,社会对“私人情感”这方面的盘查其实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至于今后会怎样,能否延续学生时代的爱情,就是因人而异了。就莉莉安这些人来说,看她们对“姐妹制”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如何保持责任和感情的平衡,便可窥得一二分未来的模样。基本上,稳健持重的学会了适当放飞自我但基本面还是稳健持重,离经叛道的学会了跟世界妥协但应该还会多少有些离经叛道。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saintluffy + 1 谢谢你的认真回复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6 2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实中也有女校有姐妹制?

点评

http://www.yamibo.com/thread-71261-1-1.html  发表于 2017-7-6 23:15
发表于 2017-7-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我下树 发表于 2017-7-6 14:45
莉莉安除了女校,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才综合导致了独特的风气……至于其他女校百合设定的动画漫画,我没有额 ...

女主们未来心里大概是有答案的,只是单纯觉得为现实、责任之类的妥协性取向,简直太可怕了,换位思考我无法想象自己要跟一个同性生活以及嘿咻。好在这番偏向于精神恋爱,当作是一群直女玩精神百合,倒是会舒坦点。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以姐妹名义、以及其它作品里“朋友”名义百合,有点像流行的各种兄妹番,多数加上不是亲兄妹的设定,也算是一种妥协吧,同性恋终究是个太敏感的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saintluffy 发表于 2017-7-8 13:39
女主们未来心里大概是有答案的,只是单纯觉得为现实、责任之类的妥协性取向,简直太可怕了,换位思考我无 ...
其实我倒觉得“妥协”这件事也不能完全算是不幸吧。
因为很多时候,人不太能知道自己其实真正想要什么,或者自己的潜力到底是什么、能激发到什么程度的。很多时候人是不得不经历了某些事情,才对固守的成见有所改观。光靠此时此地想象的话,挺容易在想象中就扼杀了某种可能,然后故步自封的。圣妈很多桥段也说明这件事啊,什么厌男症、16岁初恋之类的。当然,让一个人走出去的过程肯定是很别扭了,但就结果来看也并没有很糟啊。
当然,我知道人也有很多雷区是不太能碰的。就算接触过也只会加深成见,变成一辈子也改不掉的想法,提起来就歇斯底里的。比如有些直男就是看不惯BL之类的。

绝对不会动摇的信念、完全透明无杂的纯粹、从始至终唯一的感情,这些概念听起来倒挺好的,但其实普通人既做不到,也不适合接近这些过于锋利的东西。因为这些“理念”本身不会带来幸福,只适合仰望和歌颂或者追求。在暧昧混沌中各取所需才是现实,在现实中不断接近理想才是身为人的幸福。欲念是混沌且一直存在的,而对应的自由度在于时代对该命题的审视定义和普适度的掌握。人学会适应来向环境妥协,学会互相容忍来向别人妥协,学会掌握分寸来向自己妥协。
绝对不能妥协的东西很少但也有,也比较接近这个人的本质,但这份纯粹确实是千百次“试”出来的。所以这么看,我觉得“妥协”本身也不算不幸,只是在这个时代被生活影响,为了生活所做的适应。莉莉安的女孩们还年轻,虽说是禀性难移,有很大概率能猜测未来的模样。但谁知道以后她们究竟会经历什么样的故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发表于 2017-7-8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很像《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里面描绘的日本社会结构,结构,运行方式,和利弊得失都很典型。也许是因为作者是这样的社会里孕育的人,在文学创作时不自觉的会把自己习惯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州藩士 发表于 2017-7-8 15:08
感觉很像《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里面描绘的日本社会结构,结构,运行方式,和利弊得失都很典型。也许是因为 ...
感谢推荐这本书。

我觉得是这样的,它的一些体制和文化受日本本土文化影响很深。比如三蔷薇的这种设定,弄到最后群众基本上是很心甘情愿的“被领导”,三家也是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服务群众,这种其乐融融的景象也就是日本吧。我觉得就算同样是教会学校,这套在国内就未必就行得通,看三蔷薇福利这么好名声这么棒,换到国人可能不光是崇拜,就很野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想颠覆了,上下齐心的集体感少很多吧。。。可能还是顶上一个一把手,然后各行其是比较符合这边的习惯。
说起来,霓虹的御三家也算是特色了,就这么爱三国吗(。
发表于 2017-7-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救我下树 发表于 2017-7-8 14:33
其实我倒觉得“妥协”这件事也不能完全算是不幸吧。
因为很多时候,人不太能知道自己其实真正想要什么,或 ...

你说的很哲学,行为可以妥协,但性取向根据主流研究,基本上可以认定是先天形成的东西,不存在妥协的可能,所谓的扳弯、扳直都是笑话。祥子的厌男症是环境所致,是心理问题,并不意味着祥子是同性恋——说句题外话,个人是相当不喜那种“讨厌男人所以百合”、“没有男人所以百合(大量女校百合番中枪)”的设定
感觉有点跑题了,抱歉就此打住吧。
发表于 2017-7-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啊我很赞同阿
太详细了!!
我看圣母的时候也会想一个问题会不会一直保持着一条传统观念生命线...

点评

误入歧途的不止我一个太好了(x)。其实旁白安排都蛮多提示的,让人联想到这方面也不太怪w  发表于 2017-7-9 20:16
发表于 2017-7-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长州藩士 于 2017-7-9 22:20 编辑
救我下树 发表于 2017-7-8 15:23
感谢推荐这本书。

我觉得是这样的,它的一些体制和文化受日本本土文化影响很深。比如三蔷薇的这种设定, ...

对,我最近在看圣母在上的小说,里面的等级观念就很让人惊讶。动漫的描写没有小说详细,还没这么深的感受。一开始祥子因为不想演灰姑娘,要认玉米做妹妹的时候,蔷薇们没想到要征求玉米的意见。看动漫的时候我觉得是因为她们都知道玉米是祥子的崇拜者,因为祥子很漂亮,魅力高。然而小说里红黄蔷薇的台词居然是“会有一年级生会拒绝百合会成员的念珠吗?”。志摩子第一次提醒她们,还都笑着这么回答,她一再坚持以后,才开始问玉米。很显然百合会成员有很强烈的优越感,精英意识一类的东西。
  感觉百合会在小说里的人们心中的形象,有些像古典时代的贵族议会或者欧洲近代的文化沙龙,是那种最显赫的公民和精英人士聚集的地方,能参加就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大概学生们会根据某些标准,比如美貌,家世,才华等等,有一些等级意识,而百合会成员,就是按照这些评价在学校里最优秀的人物。这和我们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有很大的区别,大家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同。我们在历史是长期是一个官僚科臣的社会,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是他的官职和权力带来的,我们尊重的是他的权力,而不是他个人。任何人只要位高权重,都能立刻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同样他们失去权力后马上人走茶凉。所以中国人会想爬上去,产生嫉妒,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日本人长期处于我们春秋时代和欧洲中世纪那种封建制度之下,社会等级是比较固定的,某个家族在某地会长期担任某种职务,具有比较固定的权力和地位。这样日本人的思维就会和我们有点反过来,一个人因为有了家世和地位,就会得到相应的权力和官职。血统和家世是不可取代的,所以他们不会有我们那种嫉妒和想要取而代之的想法。而且家世通常还意味着相应的贵族式的教养和气度,所以会有那种老百姓对贵族世家们的崇拜和憧憬。到了近代以后,四民平等,社会状况已经改变了,但是这种对精英和上层人物的想象和思维还一直保留着。到了近代以后,企业财阀或者某种技艺的世家似乎又可以扮演古代那种贵族领主的地位。
  圣母在上是以日本战前的那种女校为背景的,那时候的教育还未普及,女校也具有一定的上层社会色彩,而往往上层社会自身的等级观念都是比较浓厚的。百合会成员们的姓氏,岛津,藤堂,支仓,松平,小笠原这些,都是江户时代藩主们的姓氏,相信不是偶然。作者是现代人,具有现代的平等观念,不可能直接把贵族家世写成百合会成员具有那种地位的原因,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描写她们亲切,平易近人,并不看重家世(玉米去祥子老家的时候,祥子就很反感其他等级观念浓厚的贵族小姐们),把她们的地位和影响力归结于她们本身的魅力和才能。但是百合会在学校里的结构和大家的反应,还是会时不时流露出封建时代的影子。
 楼主| 发表于 2017-7-10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救我下树 于 2017-7-10 00:23 编辑
长州藩士 发表于 2017-7-9 22:18
对,我最近在看圣母在上的小说,里面的等级观念就很让人惊讶。动漫的描写没有小说详细,还没这么深的感 ...

这么详细的回复,感谢感谢,受益良多。  

关于贵族姓氏,小笠原我是知道的,地图上都有的小笠原诸岛……但其余原来都是些江户时代藩主们的姓氏吗,不过就近代来说还是福泽这个姓更厉害啊2333 果然亲民又人见人爱的主角(噗

原来如此,贵族议会和贵族领主吗。的确有点相似呢,莉莉安这些人的感觉。
其实日本动画隐约带着这种等级的印记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日式前后辈什么的,只不过莉莉安在很多细节都特别隐含了这些等级观念并做了相对的变形,才顺着多想了些。
我是觉得日本人身心都深信并践行着这一套“名门自有才人出,义务权利要相符,等级严格”的第一规则,而这边现在更多是“英雄不论出处,winner takes all,区分重要”。封建还是现代环境倒还是其次了。

之前忘了在哪里看了,说其实英国人和日本人某些性格特征(性冷淡[不)很相似。正好最近看《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提到英国的从封建君主到民主制宪的平和过度总有一种由衷的羡慕之情,和法国直接全部推翻重来相比。想起近现代同样是面对巨大的社会转型,霓虹上下适应的速度令人乍舌,和这边各种试图洗心革面的理想运动最终又落会现实窠臼的周折相比——可能联想的不是非常恰当,但这种微妙的既视感,也是稍微有点感慨。这种相似是岛国地域性造成的民族性?
中国是从唐之后对官僚科臣和中央集权逐渐稳定不再有疑问的吧,之前也有着周礼天下、春秋百家、战国七雄、东汉三国,真是活了很久又变了很多的民族啊。
虽然等级门第,越高级核心就越强调血继限界这些是哪里都有的规则,但果然执行起来又有哪里不太一样。天佑女王的英国,三蔷薇的莉莉安。有些地方是早就该被扫走到故纸堆的破四旧,另一些地方却是虽然变了形态但依然存在的活化石。很自然的同时也有点奇怪,真的很有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xiangziyousi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10 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纯粹而又细腻的感情真是回味无穷呢

点评

www  发表于 2017-7-10 22: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2-3 00:08 , Processed in 0.105098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