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查看: 7084|回复: 46

[其他] 看《白箱》到第七话,很奇怪为什么手绘师们不使用辅助工具呢?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2-2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人手绘师好惨啊。。。听了老前辈指导追求速度,结果四张原画全部被打回重做。。。惨的我都忍不住替她想想办法了。。。

其实之前一集里面有个场景,是作画BOSS哥特萝莉一笔画下巴的,并且指导新人说虽然只是一笔但效果完全不一样了,然后弹幕里一片叫好“一笔画脸好厉害”之类的,这让我想到之前有人说现在数学老师水平不行了,以前的老师能徒手在黑板上画个标准的圆,现在只能用圆规来画,当时就觉得,能徒手画固然厉害,但有工具不用非要去练徒手技能那才叫蠢,这并不说明教学水平的问题。不过结合动画场景,既然是前辈那么习惯徒手画也是正常的,毕竟当时可能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工具用,要以我现在的角度看,我觉得这种脸型的曲线应该是建立一个数据库,把各种效果的曲线都放在库里,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选一个拿出来直接贴上去就好了,又简单又方便

但看到第七话里双马尾新人画师画个猫很苦恼的样子,当时就感觉少了点什么,然后旁边老师傅指点说要加速,然而并没有给出具体怎么画猫的指点。后来打回原画的场景特地展示了第一张原画,注解说这是因为里面的线条关系不精确让动画师无从下手,这样的手绘哪怕线条差一丝丝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天差地别,这时候我发现自己是觉得什么东西少了——你作图怎么连尺都没有呢?要让各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精确当然需要用尺啊,而且你画不出猫的时候为什么就在那闷头想?公司应该给配台电脑,这种时候就该上网去找猫的视频多看看然后再画呀,哪怕拿自己手机上网看看也行啊,自己又没养过猫,闷头想能想出什么呢?

我这才发现——为什么新人手绘师跟老人一样,光凭笔和纸就在那开画了?不用辅助工具的?那个前辈的指点尤其不靠谱,说要多练,这就像要现在的年轻数学老师去练徒手画圆一样,大方向就错了,现在要学习的是掌握各种工具,而不是去练徒手技巧。现今最好是用电脑来画,不管是画圆还是画脸都比手绘要精准,真要手绘的话也不要只用笔和纸,我建议双马尾去用下绘图机,哪怕老式的也比徒手要好啊

28.jpg

哪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手绘师们就是不用辅助工具呢?纯粹是像那个敌视3D技术的角色一样,只是固守传统排斥新事物吗?

PS 虽然不是当百合片看的,不过不知道《白箱》在300众看来算不算百合动画呢?
发表于 2016-2-2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像有了电脑啥都能一下画出来一样。
请你用上你所说的工具去画一张原画,再直接手绘一张,看看到底是哪种线条更好,哪种作画速度更快,哪种更方便。
你当你画几何图形要求你尺规作图啊!作画时总用尺子才束手束脚的好吗!
目测楼主理科生。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7 收起 理由
隐忍の爱 + 5 我很赞同
eciroom + 1 理科生+1
小雪餅 + 1 說的太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2-2 1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召唤路过 于 2016-2-2 15:58 编辑

我看到一半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看完后才明白……楼主搞得好像画画等于在画几何一样还有脸型的曲线建立数据库……对不起我没忍住笑出声了
楼主你见过哪个画师是用你说的那种工具作画的
发表于 2016-2-2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 于 2016-2-2 16:16 编辑

感觉有些基础训练还是必须要做的,关键是培养美术素养和感觉...

如果是之前从未学过画画,因为爱好而自己画画的估计会有这方面体会,特别是不要以为有一个很好的板子,你就天下无敌了...该练的还是要练(我就是这样,买了个影拓,然后发现对我真是浪费...)

当然也不绝对啦,像很多新技术和新工具还是能提高效率的,比如神奇的ctrl+z还有各种镜像复制之类的...

LZ举例的这种,哪怕是用3D建模这些,一样是要练,一样要训练量去积累的,而且艺术的特点之一也是要独一无二或者有作者本人的印记东西才能出彩。
发表于 2016-2-2 1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雪餅 于 2016-2-2 16:37 编辑

Lz呀…難道你作圖全都用尺子嗎?那這樣人的臉和身體不就成了像機器人一樣方方正正的。
還有啊…其實用電腦畫比手繪還要難…
光筆下畫圖的感覺就不同了,雖然現在很多板子都有支援像在紙上畫的筆感了,但終究還是跟紙上畫的有差。

发表于 2016-2-2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绘是人生的积累

发表于 2016-2-2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努力真心 于 2016-2-2 16:46 编辑

用制图工具,画人的时候,一下子就……
变成工程图了,这是坠痛苦的。
就算是设计图,也不一定都用任何辅助工具。


在我眼中,绘麻就是白箱的亲女儿,后宫主。
发表于 2016-2-2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算过年在家补白箱啦,毕竟是我最爱的p.a.works
发表于 2016-2-2 16: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Z没画过画吧,脸型曲线库233
发表于 2016-2-2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的手绘是为了训练筋肉记忆吧,就像老师不让我们用直尺比着写字一样,虽然写出自己认为很好看,但实际缺乏一种精气神在里面,而且还会过多产生依赖思想(认为没了工具就不能好好做事)
另外这对于画师来说,是尊严!!! 问题yamiboqe031
发表于 2016-2-2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咱这天残手就不发表意见了,默默的回去补番吧
发表于 2016-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電腦內設的跟手繪的感覺還是有差吧!

白箱我覺得不算百合番... 但是很值得看
发表于 2016-2-2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觉得即使有你说的那种数据库量也会非常大的吧
发表于 2016-2-2 1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作為一個畫師跟你說,用手繪畫臉是比用什麼路徑去畫是更快的…你何時見過漫畫家畫臉要用工具來量度?
发表于 2016-2-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习惯数据库之后,你就失去创作的能力了,尤其当这个人是原画的时候,一个模子出来的人物不就是现在最受诟病的吗?
这种事情搁在现在的网文圈,就是“套路文”,很多作者就是因为太遵循套路,而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和原创的能力,在套路里出不来。
画师也一样,数据库之后的话,就只能是画匠,而不是画师了。人物会失去特色、张力、性格、感染力,自己也会失去自己的“独特”。
搞创作的和搞CAD的毕竟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6-2-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绘麻画猫的时候旁边就放了一本猫的参考集
LZ真的用电脑去画过就下定论电脑比手绘精准?画不规则物体的情况下还是用板子一笔一笔去画而已
3D的话看看现在动画里已经尝试过的3D效果

“自己又没养过猫,闷头想能想出什么呢”
你这也是在闷头想不是么
发表于 2016-2-2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如所有動畫都用3D模組吧
工具是人用的,結果好不好是人的錯
畫圖的分不清怎麼畫或構造某畫面就算再精準也徒勞,就算是不會崩(?)CG動畫亦然線條精確並不單指直線很直,或者圓形很圓,而是線條在畫面適當的位置,令畫面看上去平衡
以前我一位老師大開嘲諷講現在建築系的孩子都只懂得用CAD,不會用T尺跟三角尺從圖則畫出立體的設計圖,被建築師傅裱已經不是新鮮事了
然後現在的教授跟工程公司的上司跟我們抱怨年輕人太相信電腦計算的結果,經常發現不到不對勁的地方
至於貓那部分嘛……記得是關節(動作)的問題?創作是經驗的累積,只用看的很難懂,跑去接觸實物絕對有幫助
而且我覺得他們繪畫是有輔助工具的,用不用是本人喜好


如果能夠做出一個動畫用非3D的圖庫那會是多麼的強大,畢竟手繪動畫可以在骨架跟透視上作出調整,造出很有逼力跟獨具風格的畫面
還要配合不同動畫的畫風調整,編碼的已經在哭了
再者尺子畫的線很難表現質感,今季動畫灰與幻想的格林姆迦爾的背景就反映出這件事了,水彩風加上彎曲的幼線就構成了舒服好看的畫面


相反的就是亞人吧www
白箱後面也有帶到手繪動畫師跟3D動畫師的關係
兩種與其說是敵視的動畫製作方式,其實更像是兩種表現方式欸(個人而言)

電腦不是萬能
電繪不是捷徑
工具不代表成功
這樣?
发表于 2016-2-2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LZ可能是学工科的吧,绘画本来就是充满创作性的工作。就算临摹一张自己以前的图可能也会因为环境,心境等等因素影响,画出来的图也不同。如果依靠工具比如数据库会导致作品没有创造性,简单来说就是只有形没有神,而那些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因为能给作品附加上普通人做不到的神韵。而且并不是说不用工具,而是因为工具无法满足创作的要求所以就舍去了,相信未来会发明出更适合的工具造福原画师的吧
发表于 2016-2-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工具就能实现所有要求啊
发表于 2016-2-3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兽王 发表于 2016-2-2 15:35
说的好像有了电脑啥都能一下画出来一样。
请你用上你所说的工具去画一张原画,再直接手绘一张,看看到底是 ...
别这样,学过绘画的理科生表示很委屈。理科生也不是没有学画画的。理科生也很少有没常识到楼主这样的。人没常识不分文理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2-3 07:46 , Processed in 0.091319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