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
查看: 12346|回复: 6

【万字长篇】「叛逆的物语」哲学向分析译丛 第二弹特典——「本篇分析」

[复制链接]
阅读字号:
发表于 2014-4-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Equilibrium 于 2014-4-5 16:41 编辑

「叛逆的物语」哲学向分析译丛

  第一弹:「“上帝已死”与尼采」

    第二弹:「佛教、天魔与诺斯底主义」

      第二弹特典:「本篇分析」

        第三弹:「规则、欲望与弗洛伊德」

          第四弹:「堕落天使晓美焰与圆的全知性」




原文出处:http://mlpomo.blogspot.com/2013/08/latin-latin-madoka-more-latin-puella.html
原标题:Latin Latin Madoka More Latin
作者:Froborr
翻译:     岁纳京绫          caleb89        DREAMER1219        Ruby.Schnee        神原骏河          juuy_5656_0
校对:     catherin7
整理:     Ruby.Schnee            


译序:积压了一个多月的长篇 ,本文与第二弹系同一位作者,这是他早期对本篇的分析,而在第二弹的叛逆分析中,作者也运用了在本篇分析中所用到的概念(主要是佛教方面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第二弹的理解提供一些帮助。(另外,这篇文章还真是长……)——Equilibrium




[译注:所有蓝色字体的字均为译注,不是原文的一部分。]


  本文由我在2012年波士顿动画节上我和Viga Gadson一起进行的关于魔法少女小圆动画的一篇panel改编而成,因此它和我通常的帖子有非常不同的结构。本文假设读者们都看完了全12集动画,而且含有剧透。标题和我在PPT中讲的大致一致。

  • 魔法少女福音战士

  很多人把魔法少女小圆同新世纪福音战士相比。我觉得这个比较很恰当。在我看小圆的时候,我经历了和看eva时一样的头脑冲击般的经历,就像磕了药似的。自EVA之后,只有小圆这样地占据了我的大脑。我想把它分解,我想彻底看透。我这样做的越多,我发现的也越多。
  而且它也和EVA所扮演的角色相似(对影迷们和学术界心中的机器人体裁的一次“臭名昭著”的解构),小圆解构了魔法少女体裁。 对某体裁的解构是指在移除了使这些因素起效的叙事便利因素的情况下,采用该体裁下的普通常见的元素和情节并将其尽可能的直接表现的作品。EVA通过表现出将世界命运交由一个孩子来负担并迫使他们去面对怪兽会对他们的精神产生何等毁灭性的效果,解构了巨大机器人这一体裁。小圆也对魔法少女做了类似的事情,表现出了超级英雄角色与隐秘身份带来的孤独。麻美的死有如下影响:她死于第三集,证明了这不是那种靠主角开挂的魔法少女动画,这也不是一个最终必杀技一定会起效果的故事
  同时,就像EVA最终回到了少年动漫通常描述的一个少年怀抱希望和决心踏入成年门槛的主题,小圆也回到了魔法少女动漫关于一个少女进化成一个强大的,有能力保卫世界的母性女神形象的主题中。它将魔法少女这一体裁解构了,却又最终重组成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做设定了一个新的,关于魔法少女这一类型可能存在形式的基准。我推测,很久以后,对最好的魔法少女动漫的测试将会是,“它们和小圆比怎么样?”

  • 《魔法少女小圆》中的女权主义

  在许多作品中,魔法常是作为一个隐喻,这是魔幻现实主义流派的整个基础。魔法少女动画都无一例外地将魔法作为女性权力的象征。魔法少女是拥有权力的人物,一个女孩被赋予解决她的问题、保护他人的能力,并最终(至少许多动画都如此)攀升为女神,有些以比其他更字面意思的形式成为了女神(比如《美少女战士》中水兵月成为了月亮公主,《魔卡少女樱》的最后木之本樱超越了库洛里德)。魔法少女能够摆脱传统女性角色的框架,胜任作为传统男性角色的勇者,却无需像亚马逊战士那样牺牲女性气质(比如《美少女战士水兵月》,直译自日文标题)。动画中的变身片段象征了她必须由之转变为“少女”:一个通常象征着纯洁与柔弱的被动系角色——以外的某种事物以发挥自己的潜力的转变形式。
  《魔法少女小圆》颠覆了这一切。魔法少女会变成魔女,她们不单要牺牲她们的柔弱,同时还要失去人格,成为了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利用青春期少女的丘比的受害人。初中女生是丘比施行计划的绝佳对象,她们拥有着青少年共有强烈的情绪波动,她们也因不谙世事而容易受骗。另外,人们更倾向于教育女孩,而不是男孩,要顾及别人的感受,要把他人的需要看得比自己更重。这样的教育可能会使男孩觉得自私的愿望完全没有不妥,却使女孩认为追求自己所想与所需是有罪的。因此,会有沙耶加和杏子那样许下“无私”的愿望,却后悔如此错误地许愿;也会有麻美那样为自己许愿,并为自己没有为他人许愿而愧疚。
  然而最终,小圆找到了正确的愿望并取得了神位,所以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对魔法少女系列的解构与重构。但是《魔法少女小圆》不仅是颠覆了魔法少女的概念,它还摧毁了在过去十年中败坏了整个魔法少女动画体裁的废萌学。令人高兴的是,《小圆》根本没有重建它,并将它狠狠地抛弃了。
  萌是对软弱、脆弱、痛苦的崇拜。观众(通常是男性)对萌角(通常是女性)的保护欲构成了这种所谓的理想形式的爱慕的基础。在所有形式的白骑士主义中,这种爱慕的基本矛盾是萌粉丝们在角色展现出软弱之前不在乎她们,却又希望她们处境安全、不显软弱、不受痛苦。粉丝们想要,并需要苦难的出现来满足他们乘虚而入、挽回局面的意淫。
  《小圆》里的主要角色一开始堪称萌的典范。小圆那典型的萌萌包子脸,沙耶加那欢快的假小子形象下隐藏着痛苦与对爱的渴望,杏子的傲娇,小焰是凌波丽那般的三无。这粉饰了她们,使她们显得相当的可爱和萌。
  然后老虚开始虐她们了,而且虐得不轻。那是你能想象到的最不萌的方式。她们的苦难被表现得极其现实,那不仅有痛苦,还有绝望、失败、悲伤、自杀。她们的软弱一点也不可爱,而是可怕的。你可不想乘虚安慰她们以博取她们的心,你只想喊停下来。《小圆》旨在唤醒真正的同情,而不是虚伪的,旁观的,自私的萌之伪同情。
  这是给那些萌的粉丝和作者的惩罚。它告诫说:“你为了自我满足而想要他人不幸,那他们怎么办?没有人想过要变得脆弱,但是你并不关心他们,只想着他们能怎样满足你。”
  它指责那些萌的粉丝和作者(只是精神上的,因为他们都是虚构人物,但实质依然如此)并没有把他们当成独立个体,具有自己的欲望与需求的人以及“结果”来对待——而是违背了定言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Categorical imperative是康德笔下的一个概念,中文翻译为定言令式或者定言命令都行,指无条件、无目的、仅仅因其本身而必须被执行的命令,打比方来说就是因为人必须做好事所以我做好事,与hypothetical imperative即假言命令相对应,后者指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产生的命令,比如为了当一个好人所以我做好事。]把这些角色当成达成自身欲望的手段。

  • 暗喻和参考

  魔法少女小圆不仅仅是与其他动画有关。它还充满了对其他故事、文学作品和理念的暗喻。
  比如,魔法少女小圆大量参考了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卡西切(Koshchyei Byessmyertnuy),在英语中也叫不死的科西切(Koshchei the Deathless)。卡西切是一个诱拐年轻女性的恶魔巫师,尤其是英雄的爱人。普通的方法不能杀死他,因为他把自己的灵魂从身体中移走并藏在一只蛋中(听起来似曾相识?),他把蛋藏在一只鸭的体内,把鸭藏在一只兔子中,把兔子放在铁箱中并埋在海中间的岛上的一棵绿色的橡树下。如果有人取出了蛋,卡西切就会变成一具虚弱无力的躯壳(听起来似曾相识?)。如果有人把蛋扔出去,卡西切也会被扔出去。还记得丘比通过弄伤沙耶加的灵魂宝石来使她疼痛?如果蛋被摧毁,卡西切就会死。
  魔法少女小圆中的灵魂宝石明显是以卡西切传说为原型。它经常会被拿来跟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中的巫妖的圣物箱比较(这个也是来自卡西切传说),但灵魂宝石是蛋形的和魔法少女会因它的损害而感到痛这两个事实暗示了它是直接来自原来的传说。
  当然,正如众多粉丝和评论者所注意到,这个系列的一个主要参考来源是歌德的《浮士德》(Faust),甚至可以认为是浮士德故事的复述。浮士德改述自一个被转述多次的古老传说,关于一个跟恶魔做交易的人。最著名的版本是克里斯托弗·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所作的英国戏剧,歌德所作的两部德国戏剧和夏尔·古诺Gounod所作的基于歌德所作版本第一部分的法国歌剧。浮士德是一位感觉生活无趣的老智者,他跟恶魔墨菲斯托菲里斯(Mephistopheles)做交易,重获青春并试图过不一样的生活。墨菲斯托菲里斯同意向浮士德展示他所错过的生活的愉悦和满足,但作为代价,一旦浮士德感受到了一瞬间的终极幸福,强烈到让他希望停住时间而让那一瞬变成永恒,他就会马上死去并堕入地狱。歌德所作的第一部分(1808年出版,1828年修订)主要讲述浮士德向一个叫玛格丽塔(Margarete)(有时也叫格雷琴(Gretchen))的年轻女子求爱的故事。当他杀死她的兄弟之后,他暂时离开去庆祝魔女之夜(Walpurgisnacht),据德国传说那是女巫和恶魔在布罗肯山上(Mt Brocken)聚会狂欢。(《荒山之夜》(Night on Bald Mountain),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ussorgsky)的乐曲和电影《幻想曲》(Fantasia)中的片段都基于它,是对这个传说的乌克兰版本的描述。)
  当浮士德返回时发现格雷琴已经疯了而且正身陷囹圄,她生下他的孩子但孩子被带走了。浮士德试图把她救出,但格雷琴已经被陷入幻觉以致不能分辨现实,所以他只能把她留下,自己逃离警卫。第二部分(出版于1832年歌德卒年)更加奇特:浮士德又重新变老,他成功又富有而且是个强大的术士,他进行多次时间旅行的冒险,与特洛伊的海伦(Helen)发生一段风流韵事,通过发明法定货币拯救德国经济,召唤恶魔大军打赢一场战争。最后,他终于做出了单纯为了他人好而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从而感受到了一刹那的终极幸福。他死去了,但因为他在做的是好事,所以他没有马上坠入地狱而是接受了审判。格雷琴恳求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y)让他上天堂,玛利亚同意了。
  从一开始,魔法少女小圆就充满了对《浮士德》的引用,展示在魔女结界的墙壁涂鸦和神秘文字中。但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有很多浮士德元素。比如魔女之夜,虽然被用来指一个巨大的强力魔女,实际展现为一个众多魔女参与的狂欢破坏活动,正如在《浮士德》中的一样。魔女结界是由用他们自身的绝望和疯狂来改写现实世界创造的监狱,正如格雷琴在《浮士德》第一部分接近结尾处所经历的那样。一瞬间的终极幸福直接将浮士德拉入地狱,这在动画的众多角色身上发生过:麻美因找到了朋友而得到了片刻的无上幸福,伴随着的是残酷的死亡;杏子的爸爸因有教众听他的传教而感到开心,得知这是杏子的手段时只能与家人同归于尽;沙耶加在得知自己救了恭介时经历了幸福时光,但这却只是她堕入绝望和魔女化的开始。
  在更多的方面,魔法少女小圆的故事可以认为是《浮士德》的复述。丘比的原型明显是墨菲斯托菲里斯;一开始以可爱动物的形象出现[插句无关的吐槽,我真是忘不了马洛那部《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里Mephistopheles被召唤出来后逗逼浮士德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么丑怎么配伺候我,快滚回去变个样子再来,不过歌德那版里他登场的时候是只狗没错。],很快就展现为可怕的强力猎手用实现愿望来换取灵魂。如同墨菲斯托菲里斯希望浮士德经历片刻的幸福而永远沉入地狱,丘比捕食魔法少女情绪的涨落,想得到她们坠入绝望变成魔女时放出的能量。
  既然丘比的首要目标是小圆,难免让人将她视为浮士德,但这是错的。动画更乐意将她比作格雷琴——比如她的魔女形态就叫格雷琴·克里姆希尔特。丘比在动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让她接受契约但一直失败,直到最后才达到目的,就像墨菲斯托菲里斯在一开始的几次让格雷琴堕落以此让她爱上浮士德的尝试都落空了一样。最终,小圆让所有魔法少女脱离成为魔女的命运的愿望是格雷琴将浮士德引向天堂的愿望的翻版。小圆也充当了类似圣母玛利亚的角色:在《浮士德》第二部分的最后将玛利亚描述为一位掌管天堂的女神在那里引导人们,这很像小圆最终充当的角色。
  如果不是小圆,那谁才是浮士德?小焰就相当匹配。就像浮士德,她和恶魔定下契约来扭转时间,修正那些她认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相比之下小焰更确实地穿越了时间,而浮士德最终也进行了时间旅行。她与小圆的亲近和对拯救她的渴望对应了浮士德对格雷琴的感情,她停止时间的能力可能是参照了浮士德的诅咒。最终,像浮士德一样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试图扭转时间只是令事情变得更糟了。
  但是,魔法少女小圆也颠覆了浮士德。到了结局,小焰的愿望不是一个错误,反而是打破循环的关键;小圆(格雷琴)向丘比(墨菲斯托菲里斯)——而不是圣母玛利亚——恳求获得力量来指引其他人到达天堂。这是因为小圆既不是一个浮士德中的角色也不是基督教中的人物,她真正的角色完全来自另一个神话人物。

  • 圆世音(Madokanon)

  尽管与基督教的浮士德传说有所关联,《小圆》总的来说还是个非常具有佛教色彩的故事。佛教的核心教义一是欲望导致痛苦,这在《小圆》中也不例外。所有愿望最后都带来了痛苦和绝望,感情上的高昂与消沉相平衡。作品也在相当程度上探讨了因果报应(karma)。因果报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不同的派别对它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佛教对此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原因”和“影响”:行动种下的“因”会长成“果”(可能在今生也可能在来世),善行有善果,恶行遭恶报,不过无论以何种方式,它都会将你困入因果报应的循环中,因为这些“后果”导致的更进一步的行动还会带来更多的“后果”。
  魔法少女的希望-绝望的循环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将她们渐渐拖入魔女化的深渊。因果报应的重负也把人们捆绑在生死轮回上,迫使人一次次重生以面对前几世的因果报应带来的负担——换句话说也就是第10话。“菩提”[英文单词Enlightenment被用来翻译数个佛教用语和概念,尤其常用于“涅槃(nirvana)”、“菩提(bodhi)”、“见性”(日语“見性”)、“开悟”(日语“悟り”)。在关于佛教八圣道分(也译作八正道、八圣道、八支正道、八支圣道、八圣支道等,是指佛教徒修行达到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故又称八船、八筏)的最终目标中提到时,通常用于翻译巴利语和梵语中的“bodhi”一词,即“菩提”,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与智慧。],即对世界的真正本质的理解,是跳出因果报应的唯一方法——而它只存在于最后一周目,即小圆同时了解了小焰的时间溯行(生死轮回)和明确了孵化者们(Incubators)所做的事情(因果报应的本质)的周目。最后,魔女之夜非常像一朵绽放的莲花(涅槃的象征之一[此处依然是Enlightenment,但由于提到了莲花的关联性,个人认为译作涅槃比较恰当。]),同时齿轮的主题也反映了永世折磨的因果报应之轮。
  佛教也在通常习惯上把宇宙分为六道:天道(Gods)、修罗道(Asuras)、人间道(Humans)、畜生道(Animals)、饿鬼道(Preta)、地狱道(Hell)[通常按照由善至恶、由上至下排列顺序为:天道、人间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文中顺序原文如此。]。天界由天人(devas,音译提婆)——一种远比其他界的生命法力高强的生命统治,拥有传心术和幻术,而且其中一种天人是淡漠无欲且没有性别之分的,正如丘比一样。同时,比人类强大的半人半神阿修罗,特点是好嫉和欲深,他们作为一种“好的初衷却招致恶果”的典例被重新演绎——即魔法少女。最后,人间界是实际上最接近菩提的——从中可能直接步入涅槃(Nirvana)——而正是在那些小圆基本全程是人类之身的时间轴上她获得了最高等级的存在。
  就像之前着重提到的,小圆类似于一个佛教神话中的形象:观音菩萨,也称作“华音”(Kanon)(现代日语)或“观音”(中文)。观音是一个几乎获得涅槃的年轻少女,但她在到达涅槃之前止步了。在最终自己升入涅槃之前,她穿越时空去接济他人并帮助他们领悟菩提。这也能够帮助我们解释观音与圣母玛利亚之间的联系——把佛教与基督教结合起来的人们总是把观音和玛利亚等同,当基督教在日本被判作非法的江户时代,地下基督教徒就将圣母玛利亚的雕像伪装为观音。
  因此就在作为菩萨穿越时空拯救众生之后,小圆跨越了到达下一领域的门槛。她成为了一种自然的力量,一个希望的化身,消泯意识,实证涅槃。

  • 希望与小焰

  小圆代表希望,一种特殊形式的希望。她代表的是“一种更高的力量会帮助你,宇宙是一个有序且友善的地方并且万事最终都会达成最好的结果”的希望。编剧虚渊玄曾经写道:
就像即使如何的努力也无法阻止宇宙变冷一样。只是按照常理进行不断积累而构筑出的世界,无论如何也无法脱离物理法则的束缚。         
所以,为了赋予故事一个完美的结局,你必须具备扭曲因果关系,颠倒黑白,甚至是与宇宙法则背道而驰的力量。只有具备这种能够唱出人间赞歌的高洁的灵魂,才能拯救这个故事;要写出圆满结局的故事,是对作者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挑战。
虚渊玄已经失去了那种力量。直到现在那力量还没有恢复。

但是小圆可以让人们重拾希望,甚至包括她的作者;通过帮她的创造者重拾希望,她创造了自己的宇宙。
  小焰则是另一种不同的希望。如同作家及哲学家瓦茨拉夫·哈维尔所说:“希望,只是一种心境。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希望不是一帆风顺时的欢乐,抑或是对有望早日成功的企业进行投资的诚意,而是一种为某种事物奋斗的能力,之所以要为之奋斗并不是由于这种事物有成功的机会,而只是因为它是好的。”
  小焰并没有觉得事情会如愿以偿,但是她仍坚持不懈,因为事情“必须”成功,在她最绝望的时刻,她却诞生了更大的希望。
  正如哈维尔曾说:“难道不正是在那最铭心镂骨的质疑下才造就了最毋庸置疑的真理么?也许绝望才是滋养人们希望的那一片沃土;也许只有经历了生活的荒谬,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回想在第十话中所描绘的小焰与魔法少女世界的场景。那一幕的背景显然深受毕加索名作《格尔尼卡》的影响。《格尔尼卡》表现了战争的悲剧和它使人们,尤其是无辜的平民遭受的苦难。格尔尼卡是是西班牙中北部一城镇,位于巴斯克自治区,毕尔巴鄂东北。这个城镇被五十多架德国空军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地毯式轰炸,他们如凌迟一般缓慢且系统地丢下了数以万计的高爆燃烧弹,将格尔尼卡彻底夷为平地,生灵涂炭。
  它代表了战争的残酷性。然而,如同很多画作里面细小光源具有的传统作用,在此画正中间的灯光代表了这个灾难中的希望之光。
动画第10话中麻花焰走向她遇见的第一个魔女时,她的脚下渐渐浮现出了《格尔尼卡》式的图案。 确切说这并不是《格尔尼卡》的一部分,但它清晰地表现了同样的立体派和单色调风格。对小焰来说,这代表了她与丘比以及小圆的命运战斗的历程。当这在第10话出现的时候,她同时也在跟自己战斗。当然这或许只是制作组的恶作剧(随心之作),但这样解释就太没劲了。
  据虚渊玄说,小焰是小圆的“传道者”[传道者(Evangelist),原指写下四本福音书记录耶稣生平的几位使徒,后来发散为四处旅行的传教者。Evangelion是希腊语中的“好消息”,因此用这个词来形容讲述圆神的故事并传播希望的小焰非常合适。],小焰知道小圆的事情并且也让其她魔法少女知道她在守护着她们。因为魔法少女的身体可以不断愈合,那么小焰能拥有极其漫长的生命也是有可能的;最后的一个场景暗示着一个后世界末日的未来。(也有可能也暗示了《Mad Max》第四集中的下集预告的画面中的角色形象。)也许她一直在周游世界,告诉所有的魔法少女小圆的事情,帮助圆神传播希望。
  在最终的场景里面,她长出了魔女一般的翅膀。根据对原作者的采访来说,在原本的脚本里面那些翅膀是白色的,但是制作组为了使其更加神秘而在最后时刻将白色的翅膀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因此,他们并没有刻意表现出其他更深层次的内涵。
  如果你将这个场景与他们提到的沙耶香在新的时间线上“用她最后的力量”杀死了一个魔女联系到一起,这可能代表的就是一个魔法少女在力量爆发后开始转化为魔女并被圆神拯救之时对极限的打破。由此,我们看到了小焰旅程的终点,她贯彻了小圆的意志:保护这个世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绝望和命运

  如果每个魔法少女在每条时间线都幸运就好了。沙耶加代表绝望的一种版本,她为他人的利益许愿,但事实上很不诚实。她想要的是恭介也爱她,但这不是她(向QB)许下的愿望,从而带来悲剧性的后果。沙耶加无法背负她愿望的代价,陷入深深的抑郁中,她变得自厌且自毁。
  从另一个角度看:她为了和她的王子在一起牺牲自己,但是他却爱上了其他人。在她的绝望中,她失去了她的形态。沙耶加是小美人鱼(在她死后,妖精的尾巴的原始版本),因此尾巴在她的魔女形态中。
  杏子是绝望的另一种版本,像沙耶加一样,她为他人许愿。沙耶加失去所有因为她为之许愿的人不知道她做的一切。但与沙耶加不同的是,杏子失去所有是因为她为之许愿的人发现了她的所作所为。杏子假装没有痛苦,把自己置身于享乐主义中,无拘无束地做她想做的事,好像这样能让她好过些。最终,像沙耶加无法活在孤独之中一样,杏子与沙耶加一同死去。
  最后一个重要角色,丘比,代表着命运。它保持着使魔法少女和魔女都陷入其中的绝望循环,并且将少女们的愿望的因果之种孵化为魔女。它声称自己没有感情,但是这是荒谬的:它有目标,所以想要某些东西,因此它具备感情。[译者:这个逻辑我不认同,这就像,人类创造的机器人是没有感情的,但是由于人类输入的指令指挥着机器人,所以会让机器人看起来有所欲有所求,但其实还是操纵它们的人类的意愿。] 它缺少的是热情和情绪共情——它有理性移情(知晓他人感情,要成功利用他人必不可少的能力)但没有情绪共情(分享他人感情的能力——在看到别人哭时感到悲伤或在看到别人微笑时感到快乐)这是反社会者的定义。就像它暗示的那样,在他们种族的标准下,人类患有精神疾病。在人类的标准下,它也是。
  然而,丘比的确向一个好的目标工作着。它寻求着避免宇宙热寂。这是对热力学定律的一个应用,特别是熵。熵是系统混乱的衡量指标,熵会持续增加直到系统崩溃。维持一个系统运行的唯一方法是输入外界能量。例如,地球上的生物局部地对抗熵是因为地球外界太阳阳光能量的逐步输入。将泥土、空气和水转化为一棵树中产生的“熵减效应”被消耗太阳能量来补充这棵树的养分中的“熵增效应”平衡甚至是超出了。(听起来很相似?这就像魔法少女的希望/绝望平衡一样)。
  因为宇宙没有能够获取能量的外界来源,最终宇宙会走向崩塌。宇宙会达到某种完美混沌状态,成为一大团缓慢扩大并持续冷却的气体。这就是所谓的宇宙热寂。
  魔法少女的感情能量可以对抗熵而且可以凭空制造能量,有效地为宇宙带来能量。这让孵化者延缓了宇宙的终结,大概拯救了亿万生命。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愿望可以反抗时间:熵是过去和未来的差别;在物理中,未来被定义为熵增的方向。如果你能克服熵增,你可以逆转时间的箭头。

  • 道德的冲突

  丘比代表着完美的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是认为“正确”即任何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的举措的理论。
  功利主义是一种非常理性主义的伦理学,理性收集数据计算结果来决定怎么做会使多数人得到最多的幸福,像一个数学公式。在《魔法少女小圆》中,即使延缓宇宙终结会让一些女孩承受痛苦,为了获得多数人的快乐,这也是值得的。对于孵化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交易,因为它们无法设想任何其他道德体系,它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何有人会反对。
  小圆代表着关怀伦理学。关怀伦理学是强调通过在个人层面上与他人共感并关心他们来确定什么做法是正确的,决策必须至少一定程度上被感情指引的理论。让魔法少女受苦难是对共感的侵害
所以,即使是为了去拯救宇宙,这是错的。因为小圆在情感上无法接受拯救宇宙需要牺牲无辜的人。她继续寻找其他途径,虽然孵化者推断说没有,小圆找到了。虽然拯救世界效率差了点,根据功利主义这也是错的,但是从任何稍有人性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方法远远好多了。
  在结尾,小圆在动画系列中描绘为道德上的正确一方,并且很难想象任何人支持QB(早就臭名昭著成了最讨厌反派角色之一)多过小圆。最终,魔法少女小圆这部作品对功利主义的谴责力度和对废萌的力度几乎不相上下了。







=======================================================================




「Yuri 有理」漢化組——万物皆“有理”。

2014-4-5

评分

参与人数 12积分 +43 收起 理由
yoyo000000001 + 1 精品文章
pluvarielb + 1 精品文章
wongtz + 5 精品文章
freeze2366 + 3
円環の理 + 1
诗落落 + 5 这太凶残了 好评
abc小麻雀 + 3
electron + 5
shytommy11 + 5
abllkk + 4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5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译不知涨知识系列。最近看这些都快忘了主题是其实小圆,看得津津有味。yamiboqe010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Equilibrium + 1 不翻译不知道系列…… 各种顿悟……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的确颇有道理,然而作者毕竟是西方人,对于东方人的情感理解似乎还尚有微妙差异
发表于 2014-4-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汉化组的翻译!!
这一系列的分析文简直是饕餮盛宴啊
发表于 2014-4-5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连我的吐槽都保留下来了啊我以为这种东西内部参阅一下就算了呢23333

马洛那个版本真是槽点满满,能啃得下莎翁那种早期现代英语的不妨都去看看(虽然是同一时期的作品所以相当于英文中的文言文但是我觉得比莎剧读起来简单很多),订立契约以后Faustus对Mephistopheles许的第一个愿望是let me have a wife, The fairest maid in Germany; For I am wanton and lascivious, And cannot live without a wife。。。这种奇怪的痴汉嘴脸即使是放在名著里也一点都不高大上啦wwwww
发表于 2014-4-5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播小圆脸的时候去啃了半本浮士德……
发表于 2014-4-6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catherin7 发表于 2014-4-5 10:51
为什么连我的吐槽都保留下来了啊我以为这种东西内部参阅一下就算了呢23333

马洛那个版本真是槽点满满,能 ...

因为我觉得那个吐槽显得有文化有内涵。就留下来了。yamiboqe0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2-4 17:59 , Processed in 0.07750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