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9
第一次接觸到林語堂是在小學時期,五、六年級左右吧。
那時剛從南部鄉下搬來台北一年。與叔叔、嬸嬸一家人比鄰而居。
父母親平日忙著做生意,無暇給予小孩物質以外的照顧。
隔壁叔叔家偌大的書櫃裡裝滿的各式各樣的書,童話書、傳奇故事、名人傳記、瀛寰探奇等等。其中包含一整套林語堂文集,有紅牡丹、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蘇東坡傳等。叔叔嬸嬸知道我喜歡看書,常叫我有空去他們家借書回來看。我也不客氣的把他們家所有的藏書翻遍。
當然像生活的藝術這種需要累積一定的生活經驗方能有所意會的書那時哪能領會的了。不過在成長的歲月裡仍然持續的重新翻閱著。隨著歷練的增加、心境的轉變,領略倒是愈發深刻。
林語堂過世時我才二歲,很遺憾未能在他意氣風發的壯年時期與他有所交集。只能透過他的文字去認識他,與他進行單向交流。
林語堂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男子化身。才氣縱橫、學識淵博不足以形容他,他呀!是在山谷小鄉村長大的樂觀的頑皮孩子、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者、浪漫主義者;天真率直、崇尚自然的活潑傢伙!
在清末民初那樣動盪不安的年代,他卻能突破現實的困境,領獎學金出國留學,美國的哈佛大學、德國的Jena、Leipzing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都留下他的足跡。
他更是不折不扣的語言天才,除了自修德文、法文外,他大部分的著作皆是以英文書寫發表後,再轉譯成中文。就連蘇東坡傳他也是先以英文寫成,再翻譯成中文。
林語堂的英文版蘇東坡傳中稱蘇東坡為gay genius,坊間關於蘇東坡的傳記林林總總,我翻來翻去,還是認為林語堂的版本最為喜愛。因其他版本幾乎全是片面的、片斷的「蘇東坡殘像」。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印象可是全面的、活生生的。除了精通詩書畫外,又懂釀酒,懂烹飪、還建造工程、修練瑜珈,生性詼諧、好開玩笑、同情小老百姓、悲天憫人、歷經顛沛流離仍常持快樂童心。
我可以理解林語堂為何如此喜愛蘇東坡,因為蘇東坡苦中作樂、灑脫自適的性格、清風般的一生,簡直是理想中的林語堂自己本身。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可不是痴人說夢的著作,而是凝聚了他對蘇東坡獨特的理解,在充分尊重史料的基礎下完成的。他對蘇東坡著迷極了,感覺得出他簡直把蘇東坡當成一位隔世的知己。
蘇東坡傳是於一九四七年在美國出版的。然早在一九三六年林語堂舉家遷美時,他就把有關蘇東坡的一百多種史料古籍裝進行囊,帶去了美國,更對蘇東坡的家族情況做了考證,編寫「蘇東坡年譜」,這樣的著迷程度,令人佩服不已!
余秋雨他的「山居筆記」中有一篇「蘇東坡突圍」,提到他非常喜愛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前後讀過多少遍都記不得了」他如是說。我看了興奮的跳了起來!原來余秋雨也這麼鍾情呀!
林語堂、余秋雨、蔣勳、小小的我,我們全被蘇東坡的魔力所傾倒。
呵!我們全是蘇東坡fan club的一員呢!
一九三六年十月,林語堂接受賽珍珠夫婦邀請,前往美國寫作發展,並選擇在紐約落腳。待在美國的一年多期間裡,他完成了轟動國際文壇的「生活的藝術」,並結識了詩人Robert Frost,舞者Isadora Duncan等人。這三個我所欣賞的、活躍於不同領域的人,竟然透過紐約而有所交集,串連成一條網絡,真是太有意思了!
記 前些日子讀千夜某篇日誌後所感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4-11-23 02:13 , Processed in 0.0501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