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我上次看京劇,已經是《三個人兒兩盞燈》時的事了,大抵是這幾年覺得京劇的假音太尖銳,便傾向豫劇和歌仔戲。但國光的《十八羅漢圖》,完完全全讓我重拾對於京劇的喜愛。在這部戲中,我看見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當了N場的舞台劇收視公民下來,我原本以為,我對舞台戲劇的要求就是看舞台說完一個完整的故事。
但看了《十八羅漢圖》,這部戲卻完全達到了我內心真正想企及的高度, 舞台不僅是完整的說一個故事,而是故事背後給人更多的哲思。故事是實體的指設,抽離實體放至人生層面觀照時,卻給人更多的感悟。
十八羅漢圖,從故事脈絡中講的是真畫、假畫引發的風波,再深入一點,談的是藝術創作的真偽,拉出來放到人生層面上,思考的是藝術和生命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更甚者,或有評論指出這是國光劇團對於新編京劇一路走來的自我反思。當一個故事裡可以有多重指涉,箇中豐富性不言可喻!
《十八羅漢圖》以宇青和淨禾的師徒情為經,宇青下山後遭遇赫飛軒為緯,山上山下對於畫作不同的看法,世裡世外通同流轉的情欲,以一幅殘筆圖帶出的人生缺憾及風波,故事本身的豐厚內涵令人目不暇給,配上主題性明確的音樂旋律、流暢的旋轉無台設計,將水墨繫於身上的服裝,這真是一場從內到外飽滿的饗宴。
十八羅漢圖中有眾多值得玩味之處:
1.何謂真畫?何謂假畫?真畫是否能夠修補?修補完的畫是否為「真跡」?
這討論的是藝術本質的問題。我們一味追求哄抬所謂的「名畫」,而「名畫」的價值是在拍賣場上那幾千萬元嗎?我們因何對於「名畫」要趨之若鶩?
而在藝術創作中,該如何看待「仿傚」這回事?是「似假還真」亦或「是真還假」?文中藉由兩個對待書畫態度截然不同的角色--認為藝品真偽不容混洧、意在修補古畫的宇青,以及仿造畫作縱橫墨哲城的赫飛鵬,來探討這個深刻命題。
2.人無絕對的善惡二分。
有時戲劇為了它的簡約性,必須粗暴的將角色涇渭劃分為善惡兩端,結局一定要「大快人心」才行。但十八羅漢圖並無給出這樣的面譜,方外人淨禾心中並未全部一塵不染,單純的宇青也會萌生復仇及仿作的卑劣念頭,赫飛鵬自豪能集眾畫家筆法於一身、卻自卑於在畫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嫣然天真可愛、卻未及時說出實情而導致宇青十五年的冤獄。
最後結局並未大快人心,反而是人生中常見的諸行無常,十五年的冤獄未得平反,赫飛鵬依舊於墨哲城中獨佔鰲首,而宇青和淨禾只是「每見彩霞,隔山隔水,相視一笑」。
這結局,卻隱隱呼應著淨禾和宇青所言的長眉羅漢故事,「世事古難全」,也如同十八羅漢圖的殘缺,是另一種深沉的文學情懷。
3.低吟徘徊的情感。
淨禾和宇青的情感是禁忌且曖味的,從山澗撿回的嬰兒不知不覺已長成男人,淨禾有意斷了念想,便令宇青下山,但宇青提出兩人各於白天黑夜修補古畫,訂定兩年之期。「兩年之後,便是師徒重見之日」「兩年之後,便是宇青下山之時」,宇青和淨禾懷抱殊異心思,開始「同在一室,決不相見」的修補工作。
但這阻隔的只是形體,心靈上兩人越來越靠近。其中有段淨禾整夜誦經後天方亮往畫室而行,見房間將掩未掩,心中不免多作遐想,竟想出「邊高呼佛號邊行」的方式,但進入畫室不見宇青,心中不知是輕鬆或是失落。這段將曖昧的情欲推向最高點。
兩人「同在一室,決不相見」的作畫過程,運用舞台蒙太奇的方式,這段是全劇最美的一段,兩人心意相通,見畫如見人,相互應和對方所思所想,心意盡在筆觸流轉間。他們透過著一幅畫一枝筆談心中最隱密深刻的感情,以致完成後淨禾大驚:「這所有情感已盡顯筆墨之間!」也更堅定淨禾讓宇青下山的決心。
宇青下山之後,淨禾的心就靜了罵?顯然沒有,這十幾年來她夜夜害怕驚心,擔心宇青,為救愛徒下山之後,見著宇青仿作的十八羅漢圖黯然落淚,她依舊能從畫中讀出宇青的心思,不捨的叫著「憨兒」,兩人一陰一陽一實一虛在舞台上互相唱和:「不該讓你下山,誤闖凡塵」、「不該請你下山,沾惹凡塵」,宇青和淨禾的心意,不言自明。
最終, 兩人真的放下了嗎?還是明白「回不去了」,但是各有畫作傍身,那細細相思,皆牽纏於情畫之內。
4.各種意在言外的暗喻
不論是淨禾那一聲低喟「遲了」,又或者藉由宇青和赫飛鵬兩人為嫣然畫像、那一枝白玉釵的暗喻,亦或「落葉掃之不盡方生方滅」的禪機,整部戲有許多將說未說、需要自箇淺唱低吟的橋段。好故事不用說盡,而是留待人細細品味其中未說盡的字字句句。
5.演員說不盡的風流姿態
多年前曾近距離親眼目睹海敏老師表演貴妃醉酒,當時只覺身段柔軟,但這次淨禾的婀娜裊裊身段嫻美,行若弱柳扶風、靜如嬌花映月,有好幾段舞台上的單獨做工,那身姿實在太美了。淨禾這角色的種種面向,這次透過劇情的完整舖陳,真讓人有更深的認識。
而宇青從年少的憨態到中年時的悲憤,情緒轉折拿捏自如。想少年時是這麼天真憨厚、師父長師父短的,被陷入獄後滿腔悲憤,又因殘筆圖而轉了心境。宇青最後的釋然,也是對於自己人生的一種放下吧。
至於赫飛鵬這個角色要做到不讓人討厭,也不是一件易事,而結局時他總算勇於在畫作上落款,且就冀望他能面對自己內心的黑暗並加以反思吧。
《十八羅漢圖》,是一齣值得細細回味的藝術品。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百合会 ( 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123号 )
GMT+8, 2025-7-13 22:34 , Processed in 0.0306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