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圣母在上》的目光——“姐妹”们的生息之所 今野绪雪访谈
本帖最后由 Revin 于 2015-1-2 21:23 编辑《圣母在上》的目光——“姐妹”们的生息之所
今野绪雪(Oyuki Konno)
采访·构成:青柳美帆子
翻译:Revin
恭喜《圣母在上》系列迎来十周年!!
本文收录于2014年12月号《ユリイカ》·《百合文化的现在》。该译文仅在300发表。
如需转载请通知译者,谢谢!
从BL谈义中诞生的《圣母在上》
——执笔《圣母在上》(以下文中简称为“圣母”)的契机是?
年轻时和作家朋友们闲聊的时候想到的,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BL已经处于全盛期,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热烈地讨论“最近BL可真厉害。但全是男人的话很无聊呢。有很多女孩子的小说和漫画感觉很少”。正在讨论“来写吧,大家都试试” “这种场景觉得很不错”的时候,我不经意间说了“比如‘姐姐大人,圣母正在看着呢’这种感觉……”的话(笑)
——在这个瞬间,小说标题就诞生了对吧!
是的。大家“哇~~”的一声沸腾了,之后就不停一个接一个地来问我“你不写《圣母在上》吗?”。如果其他人不写的话……“那我写可以吗?” “可以啊,快写!” 大家从后面推了我一把呢。这就是在杂志上登载的、大概有100页左右的中篇《圣母在上》(《Cobalt》一九九七年二月号登载)。
——在杂志连载的阶段时,故事大概构思到什么地方了?
年级不同的女孩子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想到这里了吧。“同样身为女孩子。好朋友也不错,但姐姐大人感觉好棒,很帅气”大家都很兴奋。但基本只是“决定了题目而已”的程度。
——被称为处于BL的相对位置所诞生的《圣母》。今野老师读过BL作品吗?
虽然没读过比较重口的,但清水向的看过。荻尾望都老师、木原敏江老师、山岸凉子老师……与其说是BL,更接近于少年爱。但在我这一代人里,觉得是通过漫画接触BL的人比较多。从一开始我就很喜欢漫画。刚才举出名字的这几位老师,还有大岛弓子老师、岩馆真理子老师、内田善美老师,小时候的话还有上原君子老师……太多了,例子都举不过来。
——没想过要写BL吗?
男人之间的关系是我完全不了解的世界,觉得自己写不了。因为只读了清水作品,厉害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会怎么发展,这些完全不懂(笑)
——相对的,女孩子们的世界就是“能写出来”的感觉吧。
高中和短大的五年间我上的全都是女校。所以感觉像是描写自己曾经呆过的地方的故事。
——难道女校里互相打招呼都是“贵安”之类的……?
抱歉,不是那么大小姐风格的地方(笑)而且也不是基督教系的学校。但我上的幼儿园是天主教系的,所以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的世界。
——在《圣母》这部作品中,念珠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在我看来,它作为道具是很不错的。为了成为姐妹,我希望能有个罗曼蒂克的仪式。在这里出场的,就是“授予念珠”这个行为。
——作为名场景之一的、祐巳被祥子提醒说“领结歪了喔”这里。……这个,莫非是老师的亲身体验?
不是不是!但我确实听说过姐姐的朋友曾被前辈告诫过类似的事情。我姐姐的学校穿的是水手服,领结的折法有一套按照学年区别的、约定俗成的方法。如果弄成了“一年级不能用”的折法,就会被高年级的学生训斥“嘚瑟什么,别再这么折了!”。可能是受了这个插曲的影响吧。虽然一点也不浪漫就是了。
——您有姐姐呢。
嗯,是亲生的姐姐(笑)
——姐妹关系如何?
小时候不是很要好。不是有那种喜欢欺负妹妹的姐姐吗。我曾经想过“要是我有妹妹,自己是姐姐的话,绝对会更爱护她!”。现在已经没事了,关系非常好。
《圣母》的角色们是这样诞生的
——此后开始展开的《圣母》系列作品。一开始的中篇的主人公不是祐巳,而是乃梨子。
在写新篇的时候,被建议说“要不要写《圣母在上》的故事呢”。但不是直接下笔写之后的故事,而是回溯到稍早的时期、从半年前开始。感觉逐渐膨胀成了一个中篇的规模。
——没写乃梨子和志摩子的故事,为什么反而写了祐巳和祥子的故事呢?
因为白蔷薇的两人已经成形,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了。今后故事就要展开,来做一些成形之后的补完更有趣。所以才从红蔷薇开始写了。
——祐巳这个角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呢?
目标是成为和志摩子或是乃梨子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是双马尾(笑)
——关于其他的部分。角色和故事,先构思出来的是哪一边呢?
《圣母》是角色先来的故事呢。比如无印(第一本)是以祐巳和祥子为中心,之后就是“从现在要开始咯!”的感觉,开始介绍各式各样的角色。下一卷如果只是这样的话就不够有趣,所以来说说黄蔷薇的故事吧。然后下一卷……就像这样,“下次是这些人!”“这些人能生出什么样的故事呢?”像这样写了出来。在创作的途中,其他的角色和故事也成形了。
——外表和性格是怎么决定的?
“无论是性格还是外表,大家不一样才好”构思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一开始,作为“黄蔷薇大人”和“红蔷薇大人”的令和祥子先出来,之后再加上鲜明的特征。但是故事比原来想的要长,角色们也渐渐开始自己动起来了。
——祐巳也是渐渐在成长的角色。
是的。大家都经历了很多,解决了问题,一点一点地在向前进。
——《圣母》的魅力,或许在于“一位角色,兼具了作为姐姐的一面和作为妹妹的一面”这点。您从一开始就有写到祐巳成为三年生的打算吗?
没有没有。一开始时只觉得能持续写个三册就不错了。但仔细想想姐妹系统这个东西,自己的姐姐还有姐姐,这是必然的。祐巳是一年级,祥子是二年级。这么一来,肯定祥子也有姐姐……就这么考虑起来啦。但如果三家都齐全的话就有点无聊,所以只有白蔷薇家设定的是两个人。
——在《圣母》里登场的人物是从初中到高中的少女们。您对此有什么执着吗?
因为我也经历了少女时期,就是会有“那时候是这样的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呢”的感觉吧。在那个年纪的孩子们里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既有非常有大人样的类型,也有很孩子气的……。虽然也有大学的设定,但作为故事来说,总觉得在高中这个范围内已经差不多成形了。毕业后的角色就像是“从大学那边来玩”的感觉。
——故事的舞台不是初中,而是高中。这是出于老师您自己的亲身体验吗?
应该就是这样,设定的是我最容易下笔的世界。因为我就是乃梨子啊。不是说外表或是性格,而是和她立场相同。乃梨子是个外来的角色对吧?我就读的高中也设有初中部,自己是个半路从外部入学的学生,必须孤身一人走进这个朋友关系已经确定好的圈子里。虽然没什么疏外感,但大家知道而我却不知道——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那时候的经验在乃梨子这个角色中存在着。
我觉得是有的。考试时教室里清一色只有女生,吓了我一跳。虽然知道,但实际看到之后还是很冲击。
——《圣母》里有各式各样的角色登场。您印象比较深的角色是谁呢?
作为作者是一视同仁的。但是读者们反应比较大的是佐藤圣和栞,还有就是圣和志摩子。白蔷薇的粉丝们很热情呢!
——圣和栞的关系,要说是哪边的话,大概是比较接近恋爱吧。
嗯,是恋爱吗……。和其他人相比,是往前踏进了一步。但这是否能断言是“恋爱”,我也不知道。
——在白蔷薇里,圣和志摩子,志摩子和乃梨子的关系性完全不同。这点也很有趣。
关于这点是先有志摩子和乃梨子这两个角色,然后才设定出了圣,顺序反了。下笔时也很注意彼此之间不同的关系性。与其说是意识到,不如说是“写出来之后自然就变成这样了”。
——请告诉我们您喜欢的名场面!
虽然《圣母》里到处都是我喜欢的趣味,但我比较喜欢的是圣把栞和自己的头发编成麻花那里。编头发这个情景绝对是两个女孩子来做更好对吧!
《圣母》和男性
——《圣母》有动画和小说,是一部有多媒体展开的作品。
也有从小说之外的形式接触《圣母》的读者在,这点真是值得感谢。虽然一开始有种从自己的手里离开、“该怎么办才好”的不安感,但因为既然离开了,所以就交给别人了。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太好了。制作动画时,工作人员们也非常照顾我的感受。
——照顾您的感受?
拜托我检查脚本啦,让我来给主题歌作词啦……收录时也让我看了第一回,“之后就拜托了!”这样。
——角色声音的印象跟您想象中的一致吗?
在声优试音阶段就让我参与进来。先让我听录音,“这之中跟哪个角色比较像?” “这个人吧” 还有让我来决定的情况。所以没有让我觉得印象差很远的地方。
——距离《圣母》第一次在《Colbalt》上连载,已经过去了17年。您有感觉到过读者层的变化吗?
虽然读者们也在成长,但觉得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没怎么变呢。但在《圣母》之前收到的读者来信,和《圣母》开始之后收到的读者来信这点不太一样。以前全都是来自女性的信。从《圣母》以来,确实感到有男性加入进来了。
——支持者之中,哪个世代和性别的比较多呢?
下至小学生,上至年纪很大的读者都有。性别实在是难以判断。写信的是女性比较多,但来签售会的还是男性比较多。
——读者们的反应很热烈吗?
杂志连载时还没什么强烈的反应。大概是到第三本的时候渐渐开始有一点反应了。“喜欢这样的世界” “我也想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的感想很多。还有就是在信的开头就道歉“对不起,我是男的”,也有这样的人(笑)“谢谢,欢迎光临!”我在心里这样回复了。
——男性读者们的反应也很令人在意。
嗯……其实男性们的反应不太能传达得到。只是默默地支持,还有就是来签售会。可能我的读者里有很多羞涩的人吧。就算我问“您喜欢《圣母》的哪里呢?”,也不太会得到回答。
——无论女性男性,在读者来信里,什么样的要求比较多呢?
最多的是“不要让那个人成为那个角色的妹妹!”吧。还有就是希望自己喜欢的角色出场更多点,希望已经毕业的佐藤圣出场的声音很多(笑)。还有就是收到过“希望再恩爱一点” “别写男的” “那个世界里不需要男人”这样的来信。如果祐麒和柏木优出场的话反应就会变大。
——说起男性角色,山边先生和鸟居江利子的关系也令人惊讶。没想到和男性的恋爱得以成立这点也会出现在小说里。
《圣母》所追求的,不是一个只有女性组成的幸福生活的世界。在念女校的时候也有不少对出色的前辈或是同级生抱有憧憬的孩子。但并非是想和那个人交往,只是觉得很出色,再要好一点,再说一些话……只要这样就足够兴奋、足够高兴了。从女校时代毕业后,我觉得她们会和男性恋爱、结婚。所谓的女校,就是只存在于那个时间点的世界,也可以称之为途中通过点吧。在我的看法里,和男性的恋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虽然在小说里没怎么描写,但在莉莉安里,或许也有这样的角色存在。
是的。虽然主要人物里只有江利子是这样,但在别的地方也有正在和男性交往的人在吧。并不全都是像祥子那样有厌男症的女孩子。完全没有特别的感觉呢。
——收到过来自读者们否定的反应吗?
虽然也有一些,但大多数的感觉都是“如果是江利子的话就做得出来吧”。和拒绝柏木优的反应相比不算那么强烈。他的话,一开始就有很多人说“最讨厌了!”。但在情节继续发展之后,慢慢地这种声音也消失了。
《圣母》是百合吗?
——在讨论百合这个类别时会出现《圣母》这部作品。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嗯,挺好的”。虽然觉得那个世界里也并非全部都是“百合”,但对被称为百合这点我并没有什么抵触。比起完全被划到百合里,也是因为有些“被划归百合也没办法”的要素在,还有能被划到青春和友情这类的要素。但我对百合完全没有不喜欢的感觉,反而有种“被划入(百合)这里很感谢”的心情。只是,如果有人抱着期待百合的心情去读的话,担心他们会不会有种“跟预想的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被评价为“给百合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
“受到了影响”——我不知道被这样称呼的作品本身是什么,所以没办法回答。自己没怎么带着“百合”的意识去读过作品。
——执笔时,有意识到“百合”吗?
一般被称为“蔷薇”对应词的“百合”这个词的话,我是知道的。但我没想过“来写百合吧”。因为不知道百合是什么,所以只是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只是“BL全都是男生,想写个全是女孩子的故事”这样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作为BL的另一极,要说含有百合要素也可以理解。
——为了写女生之间的故事,有读过什么作品吗。
这个嘛,其实没读过。虽然经常被问是不是受了吉屋信子的《花物语》的影响,但去读这本书其实是开始写作之后的事了。因为实在是被问太多次了,所以觉得要不要去看看呢,就这样才去读了。关于以前女学生们的“S”(Sisterhood),同样是开始写圣母之后才知道有这回事的。真的是不太了解。
——在今野老师的想法里,“百合”是什么呢。
我的想法是“这个问题有答案吗?”。虽然有漠然地、模糊地感觉到“这种东西就是百合吧”的时候,但我不太清楚什么能称之为“这就是百合!”。但如果《圣母》是百合的话,我觉得那种不明白的、模糊的感觉是很广泛的。
——“广泛”是什么意思?
一开始,我以为百合就是指“女性之间的恋爱”。但是,我的作品和被称之为“恋爱”又不太一样。所以,如果我的作品被称之为“百合”的话,这个词所指的范围想必也十分广泛吧。
——《圣母》里所描写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友情或是尊敬吧。
是否能明确地被称之为友情,这点我也说不好。在我心里,那些人们的关系也是十分模糊的。
——女性之间不仅仅有美丽的感情,还有近似于嫉妒的感情存在,关于这点的描写也令人印象深刻。自己的姐姐大人和其他的女孩子要好时会被不安所支配,也有这样的情节。
在女校时代旁观的时候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哦,嫉妒。我也曾经被嫉妒过。某个同年级的女孩子非常憧憬另一个非常帅气、很酷的女孩子。被憧憬的这个人也知道这点,但故意在那个女生的面前和我很要好,做出来让她看。
——是知道所以故意这么做的?
嗯,就是要让她嫉妒。“真是的,别把我卷进来!”当时是这么觉得的(笑)
——作为作者来看,成为《圣母》这部作品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主题就是这个”,大概并没有能如此断言的部分。因为被说“去写写吧”,也觉得自己能写,所以就写了。然后有人来看,有想看它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延续了这么长的小说。“也有这样的世界。因为我写出来了,如果能来读读它的话我会很高兴”,就是这样的心情。
——有没有想写被称之为百合的新作品的心情呢?
就算被说“来写一部跟圣母类似的作品”,我也不想再写了呢。有一些从自己心里涌出的东西,这个世界有百合和值得一读的东西就好了,没必要再写一样的东西。如果要写一样的,那就只在莉莉安这里写就可以了。
——下回的新作品《雨之皇冠》(雨のティアラ)(在Cobalt的首个新系列《橙色文库》刊行)是怎样的作品呢。
以三姐妹中的老二为中心,关于恋爱和家族的故事。看点是洋馆!邻家洋馆里有个英俊的男人。
——好浪漫!那家族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母亲和父亲、奶奶,还有行踪不明的爷爷……设置了很多。对姐姐的模糊的感觉和复杂的心结也是很大的要素。这回写的可是亲姐妹之间的故事了(笑)
(今野绪雪·作家)
(青柳美帆子·记录)
十月二十八日,收录于集英社。
看來在今野大大的眼中
戀愛是完全不受年齡限制的。。。
特指大叔和江利子那一段 我只想问作者大人是否结婚了 可以拐走吗……当年读了祥子奶奶那个故事 心里难受了好久的 发个功求OVA
OVA!! L(゚□゚ L)ΞΞ(」゚□゚)」カモ-ン!! 感谢翻译!
今野阿姨动笔之前并没有读过S小说,真是让人意外{:4_374:}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些话从一个长者口中说出来有点奇怪啊 求ova补完剧情!!!{:4_354:}
——在今野老师的想法里,“百合”是什么呢。
我的想法是“这个问题有答案吗?”。虽然有漠然地、模糊地感觉到“这种东西就是百合吧”的时候,但我不太清楚什么能称之为“这就是百合!”。但如果《圣母》是百合的话,我觉得那种不明白的、模糊的感觉是很广泛的。
——“广泛”是什么意思?
一开始,我以为百合就是指“女性之间的恋爱”。但是,我的作品和被称之为“恋爱”又不太一样。所以,如果我的作品被称之为“百合”的话,这个词所指的范围想必也十分广泛吧。
这段很多人可能会失望,但是却是圣妈对我个人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了 藤汐龙殇 发表于 2015-1-2 22:47
我只想问作者大人是否结婚了 可以拐走吗……当年读了祥子奶奶那个故事 心里难受了好久的
65年生人超越大妈的存在…… 原来今野老师没有特地把作品往百合向发展的啊。。。yamibohk02
不过还是感谢她让我们看到这部作品!{:1_319:}
翻译辛苦了! wwy2210059 发表于 2015-1-3 09:24
65年生人超越大妈的存在……
那也要拐走 然后毒打“为啥没有给圣一个完美结局!为啥祥子还是没和有米在一起!”
今野大妈在圣母的一些后记里就提到过作品的定性问题,这篇访谈的内容我倒是不惊讶啦,就是以后不打算写新的百合作品这点感觉好遗憾
如果繼續寫下去出到五代六代七代八帶我一定會買單的 {:4_384:}
妹妹姊姊奶奶巴拉巴拉巴拉....{:4_378:}
自行幻想小梨那一代往下拐人的劇情 {:4_386:}
默默發現在繼續拐下去妹妹們就越來越矮了(x
{:4_386:}LZ请问可以转到A站去吗? 和理解的差不多本来就是憧憬吧,谈恋爱就是和男生。但比较奇怪那俩都要私奔的人还不算恋爱xskk 我正在努力翻譯同一冊mook中,須川亞紀子老師的論文。
不過進度緩慢,不知道能不能在一月上旬前弄出來啊~(′Д` ) 本帖最后由 半成品 于 2015-1-4 23:58 编辑
很感謝百合會的各位翻譯《百合文化的現在》!!{:4_330:}使我節省了不少閱讀的時間,可以直接跳到分析的階段。
因為這篇今野的訪談實在很有意思,我把一些想法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原文在本人的部落格:http://maopintwins.blog132.fc2.com/blog-entry-162.html文中提到訪談內容,皆援引自Revinさん的譯文,但把「聖母」都改為「瑪莉亞的凝望」。再次致謝!!{:4_354:}
------------------------------------------------〈渾然未覺的百合推手:今野緒雪《瑪莉亞的凝望》〉
《ユリイカ》雜誌2014年12月号「百合文化の現在」,在這次的特輯中,該雜誌社對日本百合作家、漫畫家提出訪談,並有學者為百合進行研究與解讀。可謂為今日百合文化的重要推手,《瑪莉亞的凝望》的作者今野緒雪當然也在訪談之列。
今野緒雪提出的一些觀點,讀來很有意思,有助於我們理解「百合文化」的成形歷程。這裡就提出幾點來談談。
凡討論百合文化,必然要問的一個問題,「百合」究竟是什麼?
其實最初「百合」一詞,就是作為女同性戀的象徵而出現的。1970年代的日本男同性戀雜誌《薔薇族》,為了女同性戀特別開闢了一個專欄「百合族的房間」,是當時的雜誌編輯長伊藤文學,選用百合作為薔薇的對照語,用以譬喻女同性戀。
訪談中,今野緒雪自言「一開始,我以為百合就是指“女性之間的戀愛”」。1965年出生的今野緒雪,或許沒看過《薔薇族》,也不知道「百合族的房間」,但在她的理解中,顯然她知道「百合」是女同性戀的隱語,這樣的理解正是反映了日本社會中,與她同一世代的日本人的認知。
然而,所有辭彙的意義都在歷史演變中可能產生變化,「百合」的意義也改變了,就是這一位沒有意識到百合的百合推手──今野緒雪,改寫了「百合」。
同一段訪談中,今野繼續說著:「但是,我的作品和被稱之為“戀愛”又不太一樣。所以,如果我的作品被稱之為“百合”的話,這個詞所指的範圍想必也十分廣泛吧。」
當初是誰想到要用「百合」來形容《瑪莉亞的凝望》的呢?這已經無從考察了。但是1998年開始連載的《瑪莉亞的凝望》,經過長年的連載與讀者的擁戴,在傳頌間成為了百合文化發展史的重要座標。
當《瑪莉亞的凝望》被視作「百合」的典範,便使原先象徵「女同性戀」的「百合」一詞,被覆寫為「女性之間的親密情誼」。就在這個時刻,百合的意義擴大了(有意思的是,華文圈因為認定《瑪莉亞的凝望》所描繪的曖昧友誼才是「真百合」,反過來使華文圈「百合」一詞的意義限縮在「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範圍之中)。
百合的廣義解釋,反而能促成了百合的成長。如果「百合」始終只能作為「女同性戀」的隱語,指涉女性之間的戀愛,百合就不會進入ACG的database被其他文本所引援(我們甚至可以說,百合成為一種萌要素),女同性戀者以外的讀者接受度可能也會下降。
然而,沒有想著要寫百合的今野緒雪,怎麼能如此細膩地寫出了百合小說呢?訪談中曾提到少女小說的始祖吉屋信子。今野這麼回答:
「雖然經常被問是不是受了吉屋信子的《花物語》的影響,但去讀這本書其實是開始寫作之後的事了。因為實在是被問太多次了,所以覺得要不要去看看呢,就這樣才去讀了。關於以前女學生們的“S”(Sisterhood),同樣是開始寫《瑪莉亞的凝望》之後才知道有這回事的。真的是不太瞭解。」
這裡提到的吉屋信子《花物語》,就是百合文化史上,被認為是百合源頭之一的少女小說。(吉屋信子也被認為是少女小說的始祖,但其實不是如此,此前已有男性作家書寫少女小說,吉屋信子可說是女性書寫少女小說的先驅者。)
大正、昭和時代的少女小說之中,描繪著舊制高等女學校中女學生的S情誼的作品,也被稱為S小說。因著描繪少女情誼,S小說被寫入百合史之中,而《花物語》成為百合的開端,吉屋信子如果在世,恐怕想不到自己會成為百合的始祖,正如今野緒雪不知道自己寫了百合小說一樣。
今野在訪談中提到,《瑪莉亞的凝望》是在友人之間的談論中得到發想:
「那時BL已經處於全盛期,大家一邊吃飯一邊熱烈地討論“最近BL可真厲害。但全是男人的話很無聊呢。有很多女孩子的小說和漫畫感覺很少”。正在討論“來寫吧,大家都試試” “這種場景覺得很不錯”的時候,我不經意間說了“比如‘姐姐大人,瑪莉亞大人正在看著呢’這種感覺……”的話(笑)」
雖然今野自言沒看過S小說,但顯然身處於曾經流行過S文化的日本社會,高中和短大就讀女校的今野脫口而出的「姐姐大人,瑪莉亞大人正在看著呢」,就顯示出S文化一直沉潛在女校之中,沉潛在日本社會之中,未曾遠離。
歷史常常是偶然的,但事後總能為其尋找到脈絡。
沒有看過S小說、也無意書寫「百合」的今野緒雪,在1998年創作了《瑪莉亞的凝望》,意外地在平成年間重新接起S小說的棒子,而不知何時被賦予的「百合小說」的符碼,也促成「百合」的意義重新被改寫。
ACG世界中百合的道路,就此拓寬。感謝渾然未覺的百合推手──今野緒雪《瑪莉亞的凝望》。
PS.如果「百合」只是女性之間的戀愛,我認為「百合」不會成為ACG迷文化的一支。這是下次我想討論的議題:少女愛的困境。 感謝大大翻譯{:4_371:}
「マリみて」我並沒有喜歡的配對,也並非GL而吸引我,我喜歡它是因為其是一部內容充實值得深入探討的作品
本作是由一次次的事件組成,每回故事在落幕前都會提出一個嶄新的觀點、思考的角度,讓我看到整起事件的價值,並被它所提出的新思維,深深折服!我感覺都被瑪莉亞大人給開導了!XD
「姊妹制度」以往的作品只令人覺得很萌,但這部作品給我帶出了一些心的感情觀思考,這是一種相當矛盾的觀感既短暫又永恆。
順便問一下可以標註轉載到聖母吧嗎?謝謝 今野老师竟然是抱着这种心情去写的,真意外啊! 那个请问下 我可以转载到A站去吗??{:4_351:}
页:
[1]
2